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西藏藏戏服饰的多元化民族特征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西藏藏戏服饰主要从西藏本土服饰发展而来,具有浓郁的藏族色彩;同时又融入了汉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它民族服饰元素,呈现出多元化民族特征。藏戏服饰的多元化与民族交往、政治制度、宗教习俗等密切相关,折射出藏族的审美情趣、宗教心理及思想开放、兼容并包的民族精神。
作者
李宜
机构地区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西藏工作站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5年第4期38-43,共6页
Cultural Heritage
基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藏藏戏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1AZW007)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藏戏
服饰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2
1
刘志群.
藏戏系统剧种论探[J]
.中国藏学,1988(4):144-160.
被引量:5
2
姚宝瑄,谢真元,贡布.
藏戏——东方戏剧的活化石[J]
.民族文学研究,1988,6(1):39-44.
被引量:4
3
洛桑多吉,居宗理.
试论藏戏脸谱—“巴”[J]
.西藏研究,1988(1):132-134.
被引量:8
4
卢光.
论卫藏地区藏戏音乐[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4):3-9.
被引量:5
5
洛桑多吉,次多.
谈西藏藏戏艺术[J]
.西藏研究,1984(1):95-99.
被引量:15
6
刘志群.
西藏藏剧现代戏的审视和思考[J]
.民族艺术,1989(1):117-125.
被引量:4
7
张鹰.
西藏面具与祭祀[J]
.文艺研究,1994(5):138-148.
被引量:1
8
霍康.索南边巴,计明南加.
八大藏戏之渊源明镜[J]
.西藏艺术研究,1992(2):16-17.
被引量:8
9
曹娅丽.
试论藏戏中蕴含的悲喜剧因素——浅析青海黄南藏戏中悲喜剧特征[J]
.西藏艺术研究,2005(2):15-25.
被引量:5
10
彭砚淼.
传统藏戏情节的故事形态学分析[J]
.戏剧文学,2008(4):70-7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吕荔,吕埴.
藏戏服饰色彩特征分析[J]
.四川戏剧,2018(5):136-140.
被引量:2
2
蒋建华.
改革开放40年国内藏戏研究综述[J]
.中国藏学,2018,0(3):195-200.
被引量:3
3
李野,吴永强.
近三十年藏戏研究的发展脉络与趋势--基于计量可视化分析[J]
.民族学刊,2021,12(4):101-10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彭翠,格勒.
传播符号学视域下的藏戏传承探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2):20-25.
被引量:23
2
林继富,谭萌.
“以人为本”的学科实践——2018年中国民俗学[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11(2):108-124.
被引量:2
3
李野,吴永强.
近三十年藏戏研究的发展脉络与趋势--基于计量可视化分析[J]
.民族学刊,2021,12(4):101-109.
被引量:6
4
李佩谕.
藏戏文学文本研究述评[J]
.西藏艺术研究,2022(1):11-20.
5
陈宇.
21世纪以来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演艺的研究进展与演化趋势——基于计量可视化分析[J]
.戏剧文学,2022(4):4-11.
6
李氏琼,涂明,姜申.
理论研究的共时性剖面——以2021年度中国非遗学术文献的可视化计量分析为例[J]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6):6-14.
7
刘岩,叶霞,林丰琳.
中国傩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学术谱系与空间布局[J]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022(1):163-178.
8
王雅茹,海英.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蒙古族马鞍文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4(4):123-127.
9
李国栋,徐爱燕.
藏戏的时代价值与西藏乡村振兴融通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4,43(3):104-109.
10
彭丹,木本荣,赵知,朱春燕,吕美红,王冬梅.
2014~2023年血液透析治疗肾病的知识图谱研究——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计量分析[J]
.医学诊断,2024,14(3):319-331.
1
郑培凯.
晚明的世界 世界的晚明——《万历驾到》序[J]
.艺术市场,2017,0(6):52-53.
2
思想开放的两个层面[J]
.中国新闻周刊,2008(6):99-99.
3
李春华.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宗教习俗[J]
.华夏文化,2006(2):23-24.
4
洛桑江村.
坚定不移地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J]
.四川统一战线,2015,0(2):4-4.
5
桂翔.
文化交往的实质和意义[J]
.江淮论坛,2004(3):63-67.
被引量:5
6
江波,陈文江.
丝绸之路与多民族文化[J]
.丝绸之路,1995(4):27-28.
7
晓惠.
草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J]
.老年世界,2007(15):24-25.
8
张应和.
湘西古文化:多民族融合交汇的瑰丽长卷[J]
.民族论坛,2008(8):7-7.
9
朱哲琴:民族风会打动格莱美[J]
.音乐时空,2014(5):31-33.
10
代春.
藏英习俗文化比较研究[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25(4):34-38.
文化遗产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