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叙事的寓言性与汉语文学叙事的语义生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叙事性片断在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中占据很大篇幅,这种服务于说理的叙事,具有寓言性。与着眼于文本细部处理的"春秋笔法"不同,寓言性叙事着眼于事件自身的离奇性与文本结构的营造,以譬喻或象征的方式传达故事背后的寓意,属于"宏观修辞"。这种修辞方式与来源于历史叙事的"春秋笔法"都对后来的汉语叙事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小说文本普遍具有"藉外论之"、"譬喻取义"的寓言性修辞指向;另一方面,诸子散文叙事中"故事+议论"的模式,深刻地影响到后来汉语叙事文学的文本结构。宋明话本小说头尾呼应的议论性诗词,把夹在中间的叙事变成了显示某种意义的"事象";章回小说游离于主体叙事的"楔子"与"结尾"也具有同样的功能。《韩非子》的《储说》、《说林》两章,更是与后世文人笔记小说有太多"家族相似"的特征。对故事的寓意性解读,是破解汉语文学叙事文本意义的重要路径。
作者 泓峻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6-163,共8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基金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学文本理论研究"(项目号12JJD750020)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庄子·杂篇·寓言》,[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947页.
  • 2过常宝.先秦寓言源流及其修辞功能[J].中国文学研究,2007(3):28-32. 被引量:11
  • 3[西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十三经》,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第933-934页.
  • 4杨伯峻.《(列子)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76页.
  • 5《庄子·内篇·齐物论》,[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70页.
  • 6《韩非子·说林上》,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66页.
  • 7[东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1745页.
  • 8[清]盛时彦.《阅微草堂笔记·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长沙:岳麓书社,1993年,第1页.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