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宗教哲学与晚明杂剧的悲怨之美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晚明时期,佛教、道教高度世俗化、民间化,与重心下移的儒家思想相融合,形成了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对文人戏曲创作影响很大。晚明杂剧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虚幻意识和感伤情绪,具体表现为仕途失意的苦闷牢骚、对士风及世风日下的嘲讽批判、失却精神寄托的空虚迷惘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伤怜悯。虽然文人们表面上作嬉笑怒骂、荒诞诙谐的洒脱之态,却难以掩饰其内心的穷愁怨愤,故而晚明文人杂剧形成了以"悲怨"为主要特征的审美倾向。
作者 刘群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5年第8期60-63,共4页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基金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术骨干基金项目(SGB2009-01)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