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是“荒地”还是“坟墓”?——陶诗“徘徊丘垅间”之“丘垅”意义辨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中"徘徊丘垅间"的"丘垅",目前存在两种差别较大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是"坟墓、坟堆"之意;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荒地、废墟""田野"。从陶渊明出游目的、上下语境、风俗习惯、时代背景等方面考察,"丘垅"解释为"荒地、田野"更合情理。
作者
潘伟利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滨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6-89,共4页
Journal of Binzhou University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园田居》
丘垅
荒地
坟墓
丧葬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6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99-100.
2
逯钦立.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
唐满先.陶渊明诗文选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
谢先俊,王勋敏.陶渊明诗文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0.
5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6
郭建平.陶渊明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7
龚斌.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8
戴伟华.
独白:中国诗歌的一种表现形态[J]
.中国社会科学,2003(3):151-163.
被引量:18
9
郑欣.魏晋南北朝史探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清)陈沆.诗比兴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
(清)陈沆,.诗比兴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M]中华书局,1962.
共引文献
263
1
马银华.
论陶渊明委运任化的生死观[J]
.山东社会科学,2004(7):86-88.
被引量:3
2
侯向群.
皆因自然偏堪惜 还从老秋看春色——喜读汪榕培新作《英译陶诗》[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8):52-55.
被引量:10
3
李秀花.
陶渊明诗所受佛经影响[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1):51-55.
被引量:4
4
王群丽.
陶渊明归居田园的精神困境——重释陶渊明[J]
.山东社会科学,2005(10):44-48.
被引量:9
5
戴伟华.
论五言诗的起源——从“诗言志”、“诗缘情”的差异说起[J]
.中国社会科学,2005(6):154-164.
被引量:29
6
王德华.
东晋文学的主题变迁与地域分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1):110-116.
被引量:3
7
张忠纲.
杜甫献《三大礼赋》时间考辨[J]
.文史哲,2006(1):66-69.
被引量:13
8
程亚林.
陶渊明与“嗟来之食”——《有会而作》新解[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2):181-186.
被引量:2
9
张廷银.
启功先生论魏晋玄学、玄言诗及玄言诗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4-68.
被引量:4
10
张广智.
论中国和谐社会思想发展分期[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8):34-38.
被引量:2
1
陈庆祝.
“后现代”在中国及其意义辨析[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9(4):39-43.
2
王丽萍.
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义辨析[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6(2):34-35.
3
毕慧婷.
《文心雕龙》中“情”的意义辨析——从“情”与“气”、“理”、“志”之间关系来看[J]
.青年文学家,2013,0(13):8-8.
4
李芙华,陈柳.
先秦“诗言志”意义辨析[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12):68-69.
5
姜桂华.
连续不断地与固有的暧昧性较量——朱文小说《什么是垃圾,什么是爱》意义辨析[J]
.当代作家评论,2006(2):148-152.
6
李育红.
中国当代审美主义文艺思潮的反思[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3):15-21.
被引量:1
7
彭秋芬.
“欧化”与“散文达恉法”:周作人的诗学[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1):111-122.
被引量:1
8
陈良运.
“美”起源于“味觉”辨正[J]
.文艺研究,2002(4):57-64.
被引量:6
9
葛培.
浅析《第一炉香》中独具特色的颜色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6):159-160.
10
宋文静,吕汉卿,刘妮娜.
“新理性精神”价值意义辨析[J]
.长沙大学学报,2009,23(1):69-70.
被引量:1
滨州学院学报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