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群产业协作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产业协作是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等对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协作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当前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从低碳经济角度提出了深化产业协作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
谢佳
李勇辉
机构地区
湘潭大学
保险职业举院.长沙
出处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73,共6页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长株潭城市群
产业协作
分类号
F124.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4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80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2
1
陈晓红,程鑫.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环境战略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对两型产业发展的影响为例[J]
.南开管理评论,2013,16(6):106-111.
被引量:7
2
王大鹏.
发展低碳经济,走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推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思考[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6):17-17.
被引量:1
3
孙乃彬.
如何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升级价值浅论[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3):15-15.
被引量:1
4
何祚庥.京津冀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一个即将在广大农村、中小城镇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
5
孙乾,周耀光.
低碳经济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协作模式探讨[J]
.社会科学论坛,2011(1):223-229.
被引量:6
6
杨洁,刘运材.
低碳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经济体制改革,2011(5):56-60.
被引量:11
7
杨洁.
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
.广西社会科学,2013(7):82-84.
被引量:7
8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ntj.gov~n/tjgb/glgb/201403/t20140317-108101.htm,2014-03-14.
9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ntj.gov.cn/ogb/hnOgb/201503/0150320—115537.htm,2015一03—17/2015—03—20.
10
吴晓波,赵广华.
论低碳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30(8):15-19.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54
1
何建坤,刘滨.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6):740-743.
被引量:148
2
严潮斌.
产业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6-10.
被引量:21
3
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7):2-7.
被引量:128
4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被引量:1054
5
魏后凯.
北京主导优势产业链发展战略[J]
.北京社会科学,2007(3):21-26.
被引量:7
6
杜静,陆小成,罗新星.
区域创新系统的生态化问题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3):88-91.
被引量:12
7
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M].常勋,潘天顺,黄有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8
徐冠华.科技研发投入增加难掩中国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EB/OL].科学网,2007-03-08.
9
两型实验网[EB/OL].http://www.czt.gov.ca/Info.aspx?ModelId=1&Id=5437.
10
DENISON E F. Why Growth Rates Differ[M]. NewYork: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6:286.
共引文献
54
1
曾绍伦.
盐化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制研究——以自贡市为例[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36-41.
被引量:6
2
孙乾,周耀光.
低碳经济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协作模式探讨[J]
.社会科学论坛,2011(1):223-229.
被引量:6
3
王晓岭,武春友.
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来自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的实证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1,33(10):25-30.
被引量:2
4
王佳,于维洋.
京津冀区域C排放量驱动因子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2,28(1):114-117.
被引量:8
5
刘丹丹.
对我国低碳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述评[J]
.经济师,2012(1):14-15.
被引量:8
6
黄河.
低碳经济背景下广西产业集群的发展困境与升级策略研究[J]
.价值工程,2012,31(10):5-6.
7
张友良,王赞新,卿树涛.
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目标与重点领域探析[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28(3):61-71.
被引量:1
8
任家华.
低碳管理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23-125.
被引量:3
9
张治.
浅析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
.经济师,2012(9):204-204.
被引量:2
10
蒋丽霞,蒋丽波,杨青松,王淑英.
浅谈中国低碳经济法律保障制度的构建[J]
.林区教学,2012(9):5-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0
1
庄玉乙,胡蓉.
“一刀切”抑或“集中整治”?——环保督察下的地方政策执行选择[J]
.公共管理评论,2020,2(4):5-23.
被引量:36
2
周一星.
关于明确我国城镇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建议[J]
.城市规划,1986,10(3):10-15.
被引量:72
3
赵卓,王亚丽.
同城化下广佛产业协作机制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10):69-71.
被引量:3
4
郑京平.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及应对建议[J]
.中国发展观察,2014(11):42-44.
被引量:56
5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J]
.地理学报,2005,60(5):827-840.
被引量:320
6
徐力行,高伟凯.
产业创新与产业协同——基于部门间产品嵌入式创新流的系统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7(6):131-134.
被引量:31
7
周黎安.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2007,42(7):36-50.
被引量:5696
8
荣桂,张小娜.
区域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萍乡与长株潭、新宜萍经济圈的区域合作与协调为例[J]
.河南科技,2007,26(9):22-23.
被引量:3
9
雷朝阳.
萍乡经济融入长株潭经济圈的若干思考[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2):51-53.
被引量:2
10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ntj.gov.cn/tjgb/hntjgb/201503/dO150320_l15537. htm. 2014 -04 -10.
引证文献
8
1
易代阳.
教育生态化与长株潭产业可持续发展共生分析[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6):35-37.
被引量:1
2
张畅.
经济新常态下长株潭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33(1):69-73.
3
黄要知.
论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J]
.企业导报,2016(11):7-8.
4
董丽英.
低碳经济与环保协同发展的几点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7(30):174-175.
5
王明,刘月颖.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特区经济,2018,0(1):30-33.
被引量:1
6
王丽平,苏玉娇.
联结组合框架下区域产业协作优化策略研究——对京津冀区域共性技术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7):37-46.
被引量:2
7
雷朝阳.
新形势下萍乡与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以制造业为例[J]
.萍乡学院学报,2022,39(1):7-13.
被引量:1
8
艾洪山,周正清,李科.
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10):35-49.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熊芳,袁新来,李霞.
湖南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措施研究[J]
.商,2016,0(5):275-276.
2
潘悦,韩瑞,庞添,冯婷.
基于空间综合分析的长株潭城市群结构评价与优化策略[J]
.地理信息世界,2022,29(1):17-22.
被引量:1
3
张巍,杨丞娟.
“宜荆荆恩”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
.长江技术经济,2023,7(3):46-52.
4
彭聪,刘兴旺.
内陆非中心城市群跨区域产业融合研究——以贵州为例[J]
.贵州商学院学报,2024,37(3):23-37.
5
陈俊红,陈香玉,龚晶,王晓东,赵安平.
基于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
.中国瓜菜,2024,37(9):195-201.
1
王缉慈.
产业集群:城市发展的名片[J]
.中国质量与品牌,2004(08M):38-41.
被引量:5
2
李树源,智佳佳.
从专业市场角度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空间聚集[J]
.改革,2004(3):93-96.
被引量:4
3
陈艳平.
集群融资:中小企业融资解困的新思维[J]
.经营与管理,2004(6):10-11.
被引量:2
4
徐林.
论政府在中小企业集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J]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4):96-97.
5
康晶,张荣,张少杰.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集群的运行机制[J]
.技术经济,2004,23(5):8-10.
被引量:1
6
仲建春,阿杜.
时尚是一种改变 融合协作是未来推动产业协作的最大动力[J]
.时尚北京,2016,0(6):36-37.
7
刘春景.
社会主义经济协作研究[J]
.财贸研究,1999,10(3):67-69.
8
罗明,陈棣,王越子.
企业集群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探讨[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25(4):64-67.
被引量:5
9
陶永勇.
促进企业集群 提高竞争优势[J]
.经济研究参考,2004(31):34-34.
被引量:1
10
刘景江,刘桂华.
浅论我国企业外包的障碍与对策[J]
.经济问题,2004(2):32-34.
被引量:10
经济问题探索
201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