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魏晋以来,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儒家礼学复兴,南方《丧服》之学独盛。当时的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期间,也曾讲习《丧服经》,并培养出像雷次宗这样的"通经"硕儒。这一方面是中国佛教学者学术上儒佛兼宗、思想上儒释调和的结果。佛教学者通过援"礼"入佛、以礼护法,佛教对"礼"的依附与调和,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既是慧远自身所秉承的正统史观使然,也和他笃信"神不灭说"及深受《毗昙》学"法性实有"教义的影响有关。这种"神不灭"的本体论思想,实际上是小乘犊子部"胜义我"学说与魏晋玄学相似本体论及中国传统的"灵魂不灭"观念杂糅的产物。由慧远所开创的佛教思想,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逐渐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就佛教自身而言,在与传统宗法社会的一系列碰撞与融合中,而日趋民族化、本土化。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22,共7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金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朝时期的佛教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14BZJ006)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释道三教关系史研究"(11JZD005)子课题"魏晋南北朝三教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