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北二人转语言的顺应性选择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东北二人转的语言、唱词具有浓郁的北方地域性特点——鲜活、俏皮、幽默、诙谐。其语言唱词使用具有特殊的话语转换机制,演员艺人们能够在各种变异的语言环境中顺应语境,顺应角色做出商讨性的选择。在经历了不同文化和众多表演形式的融合和改良后,语言、唱词更有时代感,更加接近人民大众。
作者
刘琳琪
机构地区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3-157,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056)
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东北二人转
语言唱词
顺应
选择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1
陈旸.
东北二人转的文化底色[J]
.当代音乐,2015(5):37-38.
被引量:4
2
刘大权.
谈二人转戏剧语言的口语化[J]
.戏剧之家,2014(15):15-15.
被引量:1
3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and New York: Edward Arnold. 1999.
4
林有苗.
称呼语转换策略的顺应性阐释[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8(6):34-37.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何自然,于国栋.
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
.现代外语,2001,24(1):85-95.
被引量:296
2
杨平.
关联——顺应模式[J]
.外国语,2001,24(6):21-28.
被引量:163
3
李经纬,陈立平.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5):337-344.
被引量:128
4
于国栋.
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
.外国语,2000,23(6):22-27.
被引量:271
5
鞠红,戴曼纯.
低调陈述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1):11-16.
被引量:27
6
[4]Wardhaugh,R.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Third edition.Oxford:Blackwell Publishes Ltd.,1998:86.
7
[6]McCormick,K.M.Code-switching:Overview[A].In R.Mesthrie (ed.).2001:447.
8
[12]Giles,H.& P.E.Powesland.Accomodation theory[A].In N.Coupland & A.Jaworsky (eds.),.A Reader and Coursebook[C].London:Macmillian Press.1997.
9
[14][20][22][25][28][29][31][33]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 New York:Arnold.1999:76,95,91-92,87.
10
[27]Maslow,Abraham H.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M].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1999.
共引文献
12
1
苗迎雪.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热播剧《潜伏》的人物语言[J]
.考试周刊,2009(47):42-43.
2
欧阳双龙.
课堂话语策略的顺应性阐释[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3):17-19.
被引量:1
3
陈翠玲.
小议“美女”称呼语的认知模糊性[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4):42-43.
被引量:1
4
林有苗.
汉语词语问题二札[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3(6):98-100.
5
张国范.
称呼语选择的顺应性理论探讨[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10):32-35.
被引量:2
6
袁媛.
称呼语选择的语用顺应探析[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25(1):49-52.
被引量:5
7
宋振芹.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称呼策略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90-98.
被引量:1
8
杨思凝,王梅.
国内近二十年称呼语研究新发展[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10):82-84.
9
徐龙.
陕北民歌的悲苦关系研究[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8,37(4):86-92.
被引量:2
10
李晓璇.
二人转与萨满音乐中语言符号(说与唱)的人类学视角分析[J]
.戏剧之家,2020,0(13):65-65.
同被引文献
7
1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2009,6(1):24-30.
被引量:1795
2
王红箫.
王肯生命里的二人转(一)[J]
.戏剧文学,2011(8):82-92.
被引量:1
3
吕慧敏.
试论“二人转”的“篇”[J]
.民族文学研究,2011,29(4):62-73.
被引量:2
4
蔡淑华,岳雪莉.
推动吉剧产业化的语言策略[J]
.戏剧文学,2014(2):16-20.
被引量:2
5
庄严.
对吉剧振兴若干问题的思考[J]
.社会科学战线,2014(5):1-7.
被引量:5
6
周青民.
论二人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
.戏剧文学,2014(9):139-146.
被引量:4
7
刘婷婷.
从大众的文化语境看吉剧的语言风格[J]
.戏剧文学,2014(11):12-1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林红.
吉剧民间性创作要素论析[J]
.戏剧文学,2016(8):108-113.
被引量:5
2
马莹.
当代二人转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
.戏剧文学,2017(2):148-15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徐典.
探析地方戏剧吉剧的民间性[J]
.中国文艺家,2020,0(2):55-55.
2
林红,娄佰彤,李昭明.
吉剧民间性本色刍议[J]
.北方音乐,2016,36(21):79-80.
被引量:2
3
丁彦.
从《桃李梅》谈地方戏曲剧种的优秀剧目移植——观“花开桃李梅——十地方戏曲剧种《桃李梅》同城汇演”有感[J]
.戏剧文学,2017(9):21-27.
4
马莹,马彪.
多模态政务微博语篇的意义建构[J]
.外语学刊,2017(6):19-23.
被引量:8
5
马莹.
当代戏剧小品多模态话语研究[J]
.当代戏剧,2018(4):12-14.
被引量:1
6
宋晓丹.
吉剧发展研究[J]
.戏剧之家,2018(22):22-22.
被引量:1
7
邓锋.
王肯吉剧创作的语言风格流变[J]
.戏剧文学,2018(11):118-125.
8
陈聪颖.
公益广告修辞诉求的多模态分析——以“姚明的护鲨行动”为例[J]
.北方文学(中),2017,0(8):208-209.
9
张婉宜.
听见东北:二人转元素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与表达[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130-134.
10
马莹.
当代戏剧小品多模态协同互动研究[J]
.戏剧文学,2019,0(2):128-132.
1
刘希文.
咱家门口唱大戏[J]
.岁月(原创),2013(5):75-76.
2
巫嘉铭.
精彩的演出[J]
.故事作文(低年级版),2013,0(11):38-38.
3
赵秋.
东北“二人转”的成功实践对加强改进学校教育的启示[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13-13.
4
敖丽芳.
论东北“二人转”的语言艺术[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7):89-91.
5
成恒桐.
作文批改“二人转”[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6S):93-93.
6
梁凤利.
浅谈京剧进课堂[J]
.新课程(中学),2015,0(5):133-133.
7
殷继珍.
一堂“跑题”课[J]
.中华少年,2016,0(27):114-114.
8
刘洪武.
大学生英语会话自我修正的语用必要性[J]
.快乐阅读,2012(12):1-1.
被引量:1
9
郭正金.
浅谈用作文评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J]
.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24):65-65.
10
高萍.
浅析作文评语[J]
.语文教学之友,2015,34(3):40-41.
戏剧文学
201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