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一幅民国油画管窥中国早期学院派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这幅老油画是笔者2008年在上海购得,描绘的是泰山红门宫,所以暂时定名《红门宫》。转眼好多年过去了,我发现它对我的视觉吸引平和而持久。记得我的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黄启后先生当初看到的时候曾说它没有如今画面的"燥气",这或许是岁月磨灭去一些表面的浮华,但更主要的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虔诚物化的气息。这可能就是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油画是"迄今为止整个中国油画史最为纯净的一小块领域。"评价的感受来源。中国油画是很年轻的,对早期油画的研究大多是从文化层面,技术层面分析研究则很少,原因正如行内人所言:早期油画的艺术价值固然不能否认,但是缺乏精品…即便如此,一幅早期油画作品依然是靠它自身的魅力感染着我们。民国"画家只要一落笔,大部分都往写意、抒情上走,极少看到严格的、高清晰度的写实"(殷双喜言),而《红门宫》虽然岁月使它的色调变的暗然了,却依然掩饰不住内在精准的透视和大气古朴的造型及用色,是"严格的、高清晰度的写实"实例。本文对油画《红门宫》进行研究发现学院派油画中的古典技法——"透明画法"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被运用,由此可见学院派油画风格在早期绘画史中的一席之地。
作者 安瑞峰
机构地区 太原理工大学
出处 《美术与市场》 2015年第2期17-18,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