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常态下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思考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充分利用新常态带来的机遇,转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利用效率和生态价值,值得思考。
作者
高星
吴克宁
机构地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处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3-35,共3页
China Land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资源开发利用
后备耕地资源
统计年鉴
国土资源
补充耕地
开发成本
生态影响
分类号
F32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1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78
同被引文献
91
1
梁晓琪.
土地整理中新增耕地测算的方法、存在问题及建议[J]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S2):198-200.
被引量:5
2
周春芳,王洪波.
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J]
.生态经济,2004,20(8):38-40.
被引量:10
3
张凤荣,安萍莉,孔祥斌.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之我见[J]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1):10-16.
被引量:47
4
徐艳,张凤荣,颜国强,安萍莉.
关于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的思考[J]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1):44-48.
被引量:43
5
谭永忠,吴次芳,王庆日,周炼清,严栋.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驱动下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5):727-734.
被引量:93
6
王秀芬,陈百明,毕继业.
新形势下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分析[J]
.资源科学,2005,27(6):28-33.
被引量:36
7
关涛,孟志军.
努力缓解要素瓶颈制约 积极谋求用地空间拓展[J]
.浙江国土资源,2006(5):40-43.
被引量:1
8
谢爱良,刘忠秀,杨太保.
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及对策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302-305.
被引量:3
9
陈百明.
加拿大耕地质量监测概述[J]
.自然资源,1996(2):77-80.
被引量:15
10
蒋贵彦,刘峰贵.
青海省近50年耕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2):71-74.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
11
1
余丹丹,蒋胜华,薛卫星.
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评价[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3):17-19.
被引量:1
2
刘伟,鹿平.
安徽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分析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5):231-233.
被引量:7
3
李强,王庆琨,张士征,刘春雷,赵勇.
聊城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J]
.山东国土资源,2016,32(9):65-68.
被引量:7
4
徐恩宇,狄春,关国锋,郑浩,汤永玲.
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特征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8(1):16-20.
被引量:2
5
韩璐,孟鹏,蒋仁开,徐保根,张冰松,陈美景.
新时代耕地占补平衡的逻辑根源、模式探索与管理创新——基于“新时代耕地占补平衡方式改进与管理创新研讨会”的思考[J]
.中国土地科学,2018,32(6):90-96.
被引量:31
6
罗华艳.
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耕地“三位一体”动态监测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2):139-145.
被引量:7
7
徐伟芳,胡月明,陈飞香,余富祥,陈岷.
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特征及限制开发利用的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1):42-47.
被引量:11
8
彭全瑜.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研究 ——以鼎城区为例[J]
.中国科技投资,2021(13):49-50.
9
沈锦君.
基于GIS和RS的福建省2022年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3):35-38.
被引量:8
10
李河,温鹏飞.
基于耕地属性的新增耕地撂荒影响因素分析——以渭北台塬区为例[J]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9,0(9):66-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8
1
曹彬彬,柏忠虎,青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论述的主要内容与实践启示[J]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2):12-18.
被引量:1
2
赖山东,杜勇.
基于GIS技术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研究[J]
.江西测绘,2022(4):39-41.
被引量:2
3
彭惠卿,陈超然.
基于生态目标的耕地保有量预测研究——以江西省铅山县为例[J]
.安徽地质,2022,32(S02):281-284.
4
周彬.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
.中国科技投资,2020(20):37-38.
5
陆志峰,陈新建.
FLP-B^+树索引文件的有效性[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36(4):49-51.
被引量:1
6
纪玉广,李乐,田振国,张艳秀,张建英.
东营市未利用地开发的基金模式改革探析[J]
.山东国土资源,2017,33(4):75-80.
7
宋榕潮,杨木壮.
基于限制性因子的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J]
.广东农业科学,2017,44(6):145-151.
被引量:4
8
王国占.
耕作技术与农业绿色发展[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38(8):9-12.
被引量:6
9
许建伟,魏咏馨,刘庚,张朝.
黄土高原典型县域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与宜耕性评价[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9):1560-1565.
被引量:2
10
程朋,崔鹏艳.
耕地占补平衡在土地资源优化中的分析与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9(3):174-175.
被引量:8
1
张明明,毕翠红.
即墨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做法及建议[J]
.山东国土资源,2011,27(5):46-48.
被引量:2
2
黑龙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完成[J]
.浙江国土资源,2008(12):25-25.
3
孙新松,薛飞,冯绍国.
第二次土地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探讨[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S1):47-48.
4
方婷婷,程久苗,费罗成,鲁帆,陈振,周翼虎.
新形势下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2):177-185.
被引量:23
5
段雯娟.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发生较大变化 国土资源部公布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J]
.地球,2017,0(2):28-30.
6
莫加伟,高妍.
湖南省沅江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J]
.国土资源导刊,2017,14(1):22-27.
7
王峰,朱守国,莫艳军,魏卿,郝慧之.
3S技术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淄博市耕地后备资源详查试点工作[J]
.山东国土资源,2017,33(2):66-69.
被引量:5
8
廖远琴.
上海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调查评价[J]
.上海国土资源,2016,37(1):19-23.
被引量:7
9
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J]
.齐鲁粮食,2017,0(1):43-43.
10
杨利民,曹艳萍,何安国.
对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三点建议[J]
.中国土地,2007(9):48-48.
被引量:4
中国土地
201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