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煤灰成分分析以及煤灰应用探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以现阶段煤灰成分分析方法的阐述作为切入点,阐述了煤灰的主要成分和作用分析,并列举了几种煤灰的成分分析,同时探讨了煤灰成分分析过程中的分析误差和注意事项,最后讲述了煤灰的应用,希望能为煤灰分析和煤灰的应用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
作者
王妍
机构地区
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
出处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第12期161-163,共3页
China Hi-tech Enterprises
关键词
煤灰成分
成分分析方法
煤灰应用
误差分析
矿物成分
分类号
TQ53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1
戴爱军,杜彦学,谢欣馨.
煤灰成分与灰熔融性关系研究进展[J]
.煤化工,2009,37(4):16-19.
被引量:32
2
李咏霞.
X-射线荧光经验系数法测定神东煤灰成分[J]
.煤质技术,2006,21(3):36-38.
被引量:11
3
王进伟,赵新木,李少华,杨海瑞,吕俊复,岳光溪.
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灰成分对其磨耗特性的影响[J]
.化工学报,2007,58(3):739-744.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孙琴月,朱学栋,唐黎华,吴勇强,朱子彬.
煤灰熔融温度多项式模型的偏回归函数分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1):18-21.
被引量:5
2
修洪雨,黄镇宇,张堃,周俊虎,岑可法.
CaO对煤灰主要成分熔融特性的影响[J]
.电站系统工程,2005,21(2):20-22.
被引量:35
3
刘新兵,陈茺.
煤灰熔融性的研究[J]
.煤化工,1995,23(2):48-52.
被引量:32
4
陈文敏,姜宁.
利用煤灰成份计算我国煤灰熔融性温度[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95(3):13-17.
被引量:5
5
于戈文,许志琴,邓蜀平.
气化条件下煤灰熔融性研究[J]
.煤化工,2005,33(5):27-31.
被引量:7
6
张堃,黄镇宇,修洪雨,杨卫娟,周俊虎,岑可法.
煤灰中化学成分对熔融和结渣特性影响的探讨[J]
.热力发电,2005,34(12):27-30.
被引量:28
7
焦发存,李慧,邓蜀平,董众兵.
配煤对煤灰熔融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煤炭转化,2006,29(1):11-14.
被引量:36
8
赵新木,王承亮,吕俊复,岳光溪.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粉锅炉飞灰含碳量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2005,20(2):158-162.
被引量:25
9
陈文敏,姜宁.
煤灰成分和煤灰熔融性的关系[J]
.洁净煤技术,1996,2(2):34-37.
被引量:49
10
郝丽芬,李东雄,靳智平.
灰成分与灰熔融性关系的研究[J]
.电力学报,2006,21(3):294-296.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48
1
王雪莹,刘合燕,王娜.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与焦炭中18种元素[J]
.冶金分析,2007,27(7):54-58.
被引量:19
2
刘华,李健,杜东平,谢灵芝.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煤灰成分中的多组分[J]
.岩矿测试,2010,29(4):387-390.
被引量:10
3
王灿明,孙宏飞.
循环流化床锅炉用高温耐磨蚀热电偶保护套管[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1(4):80-82.
被引量:1
4
苏亚杰,杜英虎,陈寿林,叶泽甫.
粗煤气铁矿颗粒床高温除尘联产DRI工艺及估算[J]
.中国冶金,2011,21(5):13-17.
被引量:3
5
蒲舸,谭波.
生物质和高硫劣质煤混烧灰熔融特性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23):108-114.
被引量:7
6
王勤辉,徐志,刘彦鹏,骆仲泱,倪明江.
流化床锅炉燃烧中煤颗粒粒径对灰渣形成特性影响试验研究[J]
.热力发电,2011,40(10):17-20.
被引量:1
7
孙佰仲,谭平,王擎,刘洪鹏,李少华.
流化床启动过程中底料磨损行为研究[J]
.动力工程学报,2012,32(5):351-355.
8
王勤辉,徐志,刘彦鹏,骆仲泱,倪明江.
流化床燃烧中煤含灰量对灰渣形成特性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46(5):941-947.
被引量:3
9
许洁,刘霞,李德侠,周志杰,王辅臣,于广锁.
煤灰流动温度预测模型的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2012,40(12):1415-1421.
被引量:15
10
朱春要,年季强,陆娜萍,周强,顾锋.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灰成分的改进[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49(4):439-441.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9
1
王雪莹,刘合燕,王娜.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与焦炭中18种元素[J]
.冶金分析,2007,27(7):54-58.
被引量:19
2
杨艳,李洁,张穗忠.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灰成分[J]
.武钢技术,2007,45(6):32-34.
被引量:5
3
宋义,郭芬,谷松海.
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煤灰中的12种成分[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28(6):1430-1434.
被引量:38
4
张军.
电力用煤煤质特性指标浅析[J]
.煤质技术,2007,22(S1):26-28.
被引量:9
5
韩海雁.
微波消解法测定粉煤灰中的重金属元素[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4):94-96.
被引量:3
6
李小莉,安树清,徐铁民,杨丽峰,李国会,朱建峰.
熔片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灰样品中主次量组分[J]
.岩矿测试,2009,28(4):385-387.
被引量:22
7
李海龙,张军营,赵永椿,张凯,张立麒,郑楚光.
燃煤飞灰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润湿机理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30(9):1597-1600.
被引量:6
8
贺慧彤.
探讨煤灰成分测定中的几个问题[J]
.煤质技术,2009,24(6):27-29.
被引量:2
9
刘喜荣.
变频器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河北化工,2010,33(3):56-57.
被引量:2
10
曲慧敏.
煤灰成分分析及其应用[J]
.价值工程,2010,29(4):77-7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3
1
孙钊,杨威,龚兴波.
ICP-OES法测定煤灰成分的前处理方法比较[J]
.华北电力技术,2017(8):37-41.
被引量:2
2
马克富.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灰中常量元素的试验研究[J]
.煤质技术,2019,0(2):32-35.
被引量:13
3
汪亚斌,吴升潇,任烨.
双流化床气化飞灰清洁排放研究[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20(10):65-67.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赵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煤灰成分中八种元素研究[J]
.福建分析测试,2019,28(4):56-62.
被引量:1
2
刘林,王勇,曾晖,施宗友.
粉末压片-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氟[J]
.冶金分析,2019,39(10):78-82.
被引量:7
3
顾泽坤,孙钊,星成霞,王应高,胡志光.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样品前处理技术综述[J]
.河南化工,2020,37(1):7-9.
被引量:1
4
巩小杰,董锐锋.
煤灰成分仪器分析方法的对比及应用[J]
.工业炉,2020,42(3):21-23.
被引量:2
5
马克富.
煤炭检测仪器设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煤质技术,2021,36(2):73-80.
被引量:7
6
姚泽,王干珍,何功秀,彭君,叶鹏.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锡矿石中锡[J]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22,12(6):48-53.
被引量:3
7
徐梦雅,方舒扬,吴莞怡,肖扬航,张真兴,郝娟,王海锋.
智能化煤质分析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23(1):94-98.
被引量:1
8
侯少芹,刘占宾,刘文凯.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灰中Al_(2)O_(3)的不确定度评定[J]
.山东煤炭科技,2023,41(1):187-190.
被引量:1
9
田志辉,王树青,张雷,张培华,叶泽甫,朱竹军,董磊,马维光,尹王保,肖连团,贾锁堂.
LIBS-XRF联用多光谱煤质分析仪的研制与应用(特邀)[J]
.光子学报,2023,52(3):136-147.
被引量:5
10
宋健超,张雷,马维光,尹王保,贾锁堂.
NIRS-XRF联用的煤炭发热量高稳定检测[J]
.光学精密工程,2023,31(13):1880-1889.
被引量:5
1
徐佩叙,王涛.
浅谈减小煤质分析中误差的方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35-35.
被引量:2
2
张敏.
煤质化验对提高煤炭质量的作用分析[J]
.科技信息,2012(36):397-397.
被引量:6
3
崔献芝.
对灰成分分析灰样制备的体会[J]
.煤质技术,2003(B04):46-47.
被引量:2
4
邢秀云.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煤灰分析中的应用[J]
.煤质技术,2008,23(5):25-27.
被引量:3
5
王其于,江建方,肖波,方芳.
煤高温热解焦油分离及成分分析的实验研究[J]
.煤炭转化,2008,31(3):36-42.
被引量:4
6
杨宪宪,赵琳,戴昭斌.
回归方程在煤灰成分分析数理统计中的应用[J]
.煤质技术,2007,22(4):23-25.
被引量:2
7
刘建兵.
煤的工业分析及其准确度提升的探讨[J]
.科技传播,2010,2(24):83-83.
被引量:1
8
曲慧敏.
煤灰成分分析及其应用[J]
.价值工程,2010,29(4):77-77.
被引量:11
9
李艳.
煤质化验对提高煤炭质量的作用分析[J]
.中州煤炭,2006(1):23-24.
被引量:5
10
原立志,刘振岳.
浅析煤质分析误差的影响因素[J]
.中国科技博览,2014(2):369-369.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