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代中国美学的论争与建构——20世纪上半期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现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这一时期,既是中国现代美学史理论的自我建构时期,同时也是不同阵营之间美学思想碰撞和论争的时期。期间,不同美学思潮阵营,如左翼和自由派、京派与海派、俄日影响派与欧美影响派之间等发生了激烈的论争,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形成了现代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三条路径:欧美主流思潮影响下的美学路径,此路径继承王国维"静观"的美学观,以对西方欧美思潮的接受为主,以朱光潜和宗白华等人为代表;艺术为社会人生服务的美学路径,此路径继承梁实秋"为人生"的审美艺术观,以鲁迅等为代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路径,此路径以左翼理论家对俄苏美学的接受以及毛泽东和蔡仪等人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代表。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美学史的建构中,一方面有着论争的背景,另一方面也体现着论争与建构的同步性。在现代中国美学的建构中,三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在论争中建构了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中国美学的发展面貌,展示了现代中国美学的内在张力。在论争中,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话语权威,并逐渐演变成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构建中的主流力量。
作者 杨向荣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9-149,共11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2D11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吕一鸣,周作人.《文艺的讨论》,《晨报副刊》1922年1月20日.
  • 2梁实秋.《读(诗底进化的还原论)》,《晨报副刊》,1922年5月27日.
  • 3茅盾.《文学和人的关系及中国古来对于文学者身份的误认》,《小说月报》1921年1月10日.
  • 4沈泽民.《文学与革命文学》,《民国日报·觉悟》1924年11月6日.
  • 5梁实秋.《文学与革命》,《新月》1928年第4期.
  • 6罗钢.梁实秋与新人文主义[J].文学评论,1988(2):80-94. 被引量:32
  • 7刘川鄂.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3):171-186.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47

同被引文献40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