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噬(autophagy)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溶酶体降解途径。这个古老而保守的降解途径主要有三种形式:巨自噬(giant autophagy)、微自噬(mi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mediated autophagy,CMA)。自噬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饥饿诱导的非选择性本体降解途径,通过细胞质成分的“自我消化”,细胞在有限的能源中回收所有的营养成分。泛素化底物通过泛素受体传递,后者包括 p62/SQSTM1(sequestosome1)、BRCA1基因1邻位(neighbor of BRCA1 gene 1,NRB1)、核点蛋白质52(nuclear protein 52,NDP52)、组蛋白去乙酰酶6(histone deacetylase 6,HDAC6)及自噬相关 FYVE 蛋白(autophagy-linked FYVE protein,ALFY),泛素依赖的传感器系统负责底物特异性。自噬清除之前,这些受体将泛素化底物连接到初期自噬体,后者携带有泛素样(ubiquitin-like,UbL)蛋白,如其表面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或 GABAA 受体相关蛋白(GABAA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GABARAP)。因此,自噬受体结合到泛素和 LC3或 GABARAP 蛋白能够通过选择性自噬调控蛋白质降解。依据其底物名称来区别各种类型的选择性途径,如线粒体自噬(mitophagy)、过氧化物酶体自噬(pexophagy)、内质网自噬( reticulophagy)、核糖体自噬( ribophagy)和异源自噬(xenophagy)。
出处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316-319,共4页
Journal of Brain and Nervous Disease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41037)
河北省重大医学科研课题(zd201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