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言符号对跨文化传播的意义——以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民族间跨文化传播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语言作为文化中一个子系统,语言的差异引起跨文化传播。存在不同文化与符号系统的人际交流中语言承担信息和情感的传递。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符号的研究对跨文化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对民族团结有积极影响。
作者
古那尔.艾则孜
机构地区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第14期236-236,共1页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关键词
语言符号
跨文化传播
民族团结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1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单波.
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命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1):103-113.
被引量:211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任平.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
.中国社会科学,1999(1):53-69.
被引量:93
2
顾彬,王祖哲.
“只有中国人理解中国”?[J]
.读书,2006(7):14-22.
被引量:20
3
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4
爱德华·霍尔.《沉默的语言》,刘建荣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06页.
5
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26-28页,第28页.
6
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第601页.
7
唐君毅.《人生之体验》,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第150页.
8
华纳.《被“标签化”的中国人》[J].瞭望东方周刊,2007,(36).
9
龙应台.《文化是什么?》,《中国青年报·冰点》2005年10月19日.
10
Giles, H., Mulac, A. , Bradac, J. J. & Johnson P. "Speech accommodation theory: the first decade and beyond. "Communication Yearbook (10). Ed. M. McLaughlin. Newbury Park, CA, Sage,1987.13-48.
共引文献
210
1
王媛.
超越“他者化”:“洋网红”涉疫主题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跨文化传播[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2):81-98.
被引量:1
2
王建华,张茜.
中国优秀文化外译话语体系建构[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3):164-172.
被引量:10
3
王晓慧.
试论民族类高校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J]
.新闻传播,2020(2):19-20.
4
陈先红,杜明曦.
在元宇宙里讲故事:中国IP故事世界的建构[J]
.新媒体与社会,2022(1):24-42.
被引量:4
5
张勇锋.
民心相通析论[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9):44-48.
被引量:2
6
李凌燕,陈婧.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作为空间媒介的当代中国标志性建筑[J]
.时代建筑,2023(6):69-73.
7
田园.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之解构[J]
.传媒论坛,2023,6(6):68-73.
被引量:2
8
厉玉洁,殷经纬,史文慧,曹海涛.
新媒体语境下“曲阜红二师精神”教育的文化路径研究[J]
.传媒论坛,2022,5(14):51-53.
9
唐春.
同构、互动、建构和互惠:新中国成立初期舞蹈发展的跨文化阐释[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2):51-54.
被引量:2
10
肖劲草,胡彦然.
如何通向理解?柏拉图的困境与马克思的出路 ——从批判《对空言说》谈起[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9(2):258-265.
同被引文献
9
1
王淑华.
古典的诗和浪漫的诗——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和拉马丁的《湖》[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6):23-27.
被引量:2
2
王敦.
听觉的文化意义解读:过去和现在[J]
.中国图书评论,2012,35(5):41-44.
被引量:10
3
涂加胜.
新媒体语境下古诗词传承问题探析[J]
.滁州学院学报,2016,18(4):31-33.
被引量:3
4
肖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模型及其对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70(6):126-134.
被引量:57
5
耿敬北.
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的多模态语篇构建研究——以纪录片《孔子》(国际版)为例[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7(4):48-54.
被引量:4
6
耿敬北.
中国古典诗词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5):54-57.
被引量:5
7
桑修月.
多模态语篇互动意义构建研究——以李子柒系列视频为例[J]
.外文研究,2020,8(4):26-32.
被引量:4
8
张小雁.
动态多模态语篇的互动意义构建——以关爱老人公益广告《打包篇》为例[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4):397-401.
被引量:8
9
周芯如.
从《经典咏留传》看中华古诗词传播的创新[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0):68-6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秦妍,孙蝶,满琳凤,王昕.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中国古诗词新媒体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以《诗词里的中国》评《题都城南庄》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4):58-63.
1
第八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召开[J]
.北京教育(高教),2009(7):76-76.
2
丁尔苏.
《符号学与跨文化研究》序言[J]
.东吴学术,2011(1):153-153.
3
周亭.
大陆国际传播研究的现状和问题[J]
.国际新闻界,2005,27(6):57-60.
被引量:7
4
关于设立“方家论坛”栏目及相应征文的启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2(6).
5
全国语料库与跨文化研究论坛常务理事会成立[J]
.当代外语研究,2015,0(10).
6
陈恒.
研究手段、知识更新与价值诉求[J]
.学术月刊,2016,48(9):10-12.
7
《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发布会[J]
.对外传播,2013(1).
8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与跨文化学术团队介绍[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2(2).
9
鄢畅.
2008年莎士比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外国文学研究,2009,31(1):168-169.
被引量:1
10
胡翼青,郑丽勇.
受众观念变化对传媒发展的挑战——对跨文化背景受众的一项实证研究[J]
.采写编,2004(1):29-30.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