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本质“转换”与文学新解——关于王一川和杨春时的文论教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王一川和杨春时的文论教材均具有作者对文学新的理解,本质"转换"的思维方式是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而在对文学新理解的基础上,各自的体系(框架)同样有其创新性。由此得出的启示是:对"文学何以成为可能"与"文学是什么"的回答,依然是文论建设的必要前提。
作者
刘淮南
机构地区
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4期119-123,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文艺理论建设与文艺批评研究"(12&ZD013)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修订版)》
《文学理论新编》
本质转换
理论建设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王一川.
理解文学文本层面及其余衍层[J]
.文艺理论研究,2011(1):2-6.
被引量:8
2
王一川.修辞论美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杨春时.
论文艺的充分主体性和超越性——兼评《文艺学方法论问题》[J]
.文学评论,1986(4):12-24.
被引量:33
4
杨春时.
后现代主义与文学本质言说之可能[J]
.文艺理论研究,2007(1):11-16.
被引量:40
5
熊华.
王一川“感兴修辞”论质疑[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65-69.
被引量:2
6
周海玲.
冲动与尴尬: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中的体系建构——以杨春时《文学理论新编》、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为例[J]
.天府新论,2010(1):147-15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王一川.
走向修辞论美学──90年代中国美学的修辞论转向[J]
.天津社会科学,1994(3):52-59.
被引量:21
2
胡亚敏.
英美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6(1):58-62.
被引量:12
3
[美]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M].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32.
4
Antoine Compagnon. literature, theory and common sense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11 -12.
5
清·吴雷发.《说诗菅蒯》,据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898页.
6
清·黄图璐.《看山阁集闲笔·文学都》,据《古典戏曲美学资料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i992年版,第360页.
7
Roman Ingarden, The Literary Work of Art, Evan, ston: Northwest University Press, 1973.
8
Rene Wellek and Austin Warren, Theory of literature, the third edition, Harmondsworth, Middlesex: penguin Books Ltd. ,1970, p. 157.
9
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65页.
10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据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上,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54页.
共引文献
93
1
张瑜.
审美反映论评述[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1(2):14-28.
2
黄力之.
主体自由意志与唯物史观及其文学观——文学的主体性问题再探讨[J]
.求索,1989(6):81-87.
3
黄力之.
体系框架中的意识形态论[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1(6):108-115.
被引量:4
4
单小曦.
复合符号文学文本及其存在层次[J]
.文艺理论研究,2014(4):92-103.
被引量:7
5
朱寿兴.
文化活动与生命美学[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44-146.
6
支宇,罗淑珍.
西方文论在汉语经验中的话语变异──关于韦勒克“内部研究”的辨析[J]
.外国文学研究,2001,23(4):15-22.
被引量:10
7
董希文.
文学文本理论与理论的批评化[J]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1):8-10.
被引量:4
8
邵维加.
《小说门》:从大文化批评到文学批评[J]
.齐鲁学刊,2007(6):106-108.
被引量:3
9
钟华,虞蓉,于俭,文贵良,徐艳.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美学、文艺学)[J]
.学术月刊,2008,40(3):154-159.
被引量:2
10
方克强.
文艺学:反本质主义之后[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3):1-6.
被引量:30
1
刘淮南.
创作方法在文论教材中的变化及问题[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57-62.
2
走出文艺理论的困境[J]
.戏剧艺术,2002(1):111-112.
3
王毅.
文学本质:从本质论回到存在论的思考──兼与杨春时先生商榷[J]
.学术月刊,1999,31(11):80-84.
被引量:2
4
杨春时.
语言的命运与人的命运——《马桥词典》释读[J]
.文艺评论,1997(3):35-39.
被引量:7
5
张文通.
杨春时:不懈的探索者[J]
.厦门文学,2005(9):50-51.
6
朱献贞.
鲁迅“厌恶西化”吗?——也谈鲁迅的“西化观”兼与杨春时先生商榷[J]
.粤海风,2005,0(1):53-57.
被引量:3
7
吕进.
新诗的中国梦[J]
.中外诗歌研究,2016(2):10-10.
8
赵毅.
《暗算》的反潮流谋算[J]
.投资北京,2007(5):112-113.
9
撷翠园[J]
.化工管理,1995(9):48-48.
10
冯骥才.
以假当真[J]
.时代文学,2000(5):88-90.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