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文学阅读的审美新特征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继网络文学持续繁荣之后,手机文学异军突起,并逐步显现出与基于传统互联网技术和理念之上的网络文学不同的一面。手机文学阅读的移动性、便捷性、互动性、融合性、个性化等基本特征,决定着手机文学阅读呈现出审美方式的灵活性、审美对象的精确性、审美深度的融合性、审美感知的聚合性等新特征。数字原住民的思想、思维特点决定了手机文学阅读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
王晓英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哲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92,共4页
关键词
移动阅读
审美
新特征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德尼·于斯曼.《工业美学及其在法国的影响》,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23页.
2
胡家祥.《审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7页.
3
贾英健.
论虚拟认同[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2):9-16.
被引量:3
4
付玉杰.
介质为王:媒介融合态势下传统媒介的突围之道[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143-148.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邹定武.
电视特征[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1(4):109-114.
被引量:3
2
韩震.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多重文化认同[J]
.求是学刊,2005,32(5):21-26.
被引量:64
3
薛昌词.
报业为何面临严峻挑战[J]
.新闻三昧,2006(1):12-14.
被引量:4
4
徐世甫.
主体技术·拟象·公共领域——论虚拟社区[J]
.南京社会科学,2006(5):106-113.
被引量:23
5
蔡雯.
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部角色变化——从新闻采编到知识管理[J]
.新闻与写作,2007(4):16-18.
被引量:36
6
汪成为.
灵境技术与人机和谐仿真环境[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7,34(1):1-12.
被引量:26
7
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69.
8
张维迎.偷不去 买不来 拆不开 带不走 溜不掉[EB/OL].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7500,2002-11-06.
9
《博客天下》电子版.品牌介绍[EB/OL].《博客天下》网站,http://blogweekly.dooland.com/.
10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
12
1
郝磊.
媒介融合时代视频网站的差异化竞争路径研究[J]
.今传媒,2014,22(5):107-108.
被引量:1
2
李良荣,周宽玮.
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J]
.新闻记者,2014(8):16-20.
被引量:144
3
薛素君.
自媒体与自我认同的关系[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2-23.
被引量:2
4
向飒.
媒介融合中期刊经营模式转型的突破点和路径选择[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6):179-181.
被引量:5
5
张志春.
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
.新闻传播,2016(8):49-50.
被引量:2
6
吴霞.
媒体融合下新闻差异化传播的研究[J]
.现代交际,2016(9):91-91.
被引量:2
7
霍红,李默.
“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符号认同理论的跨学科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2017,18(3):183-185.
被引量:1
8
王大阔.
新技术背景下报纸与新媒体的再融合[J]
.西部广播电视,2017,38(22):71-72.
被引量:2
9
超楠.
媒介融合背景下图书出版业的数字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
.新闻传播,2021(23):82-83.
被引量:6
10
胡铭,祝笑寒.
在线庭审的情态效应与功能实现[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7(1):42-4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2
1
崔育斌.
互联网时代的审美与艺术[J]
.浙江学刊,1999(3):102-104.
被引量:6
2
王笑楠.
对网络恶搞现象的文化分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3):210-213.
被引量:19
3
李勇.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行为分析[J]
.大学教育,2013(1):24-26.
被引量:8
4
卢立静.
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1):150-152.
被引量:9
5
施芸.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特点及其对策[J]
.考试周刊,2013(14):165-166.
被引量:3
6
谢文亮,杨小川.
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浅阅读与深阅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52-154.
被引量:90
7
张倩.
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阅读方式变化与出版形态变迁[J]
.新闻传播,2014(2):259-260.
被引量:1
8
邓小林.
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
.价值工程,2014,33(30):286-287.
被引量:9
9
何毅.
网络时代阅读方式的改变与发展[J]
.无线互联科技,2014,11(10):18-18.
被引量:1
10
陈定家.
网络时代文学研究的新创获——读《信息科学视域与文学研究转型》[J]
.博览群书,2015,0(2):77-7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王凤英.
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学教育观念的转型与重塑[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25(6):128-130.
2
董婷瑜.
浅析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点与创新[J]
.戏剧之家,2018(24):239-239.
被引量:2
3
侯月芳.
互联网时代汉语言文字的阅读特点与规范化探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4):23-27.
4
周鹏,陈和龄.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审美的变迁[J]
.数码设计,2019,8(18):62-6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马培成.
基于汉语言文字特点的语文教学关注点分析[J]
.教育观察,2019,8(21):92-93.
2
谭琼.
编辑审美标准的演变与传媒内容生产的创新——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2024,45(1):193-196.
3
王春凤.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J]
.汉字文化,2019(4):45-46.
1
马化腾.
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J]
.中国青年,2014,0(7):60-60.
2
黄文丽,王梦雪.
浅析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热现象[J]
.读天下,2016(17).
被引量:1
3
推送[J]
.留学生,2016,0(2):64-64.
4
肖锋.
补充、分化及异化——从网络文学到手机文学的嬗变[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6):24-27.
被引量:4
5
陈美兰.
期待着更强的突破力[J]
.文学评论,1985(4):56-59.
6
刘玮.
网络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学[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7(4):125-126.
被引量:2
7
魏占兴.
论手机文学的审美特征[J]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2):54-56.
8
赵广军.
王守仁在闽诗文考——兼谈方志的精确性[J]
.闽西史志,2003(1):36-38.
9
杨邪.
裸钟之歌[J]
.江南(诗),2014(1):34-37.
10
闫培培.
浅析传统文学在移动阅读下的生存状况及优化路径[J]
.东南传播,2014(2):119-120.
被引量:2
江汉论坛
201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