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为狐惑病证候表现之一。后世医家对面目证候的病机论述多推崇赵以德之论而作"虫蚀"解。现行《金匮要略》教材将该句释义为面部和眼睛的颜色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白,一会儿变黑。通过对"面目""乍""蚀"字的剖析及对狐惑病病因的探讨,发现该病与虫蚀无关,而是与脾胃湿热气虚而化火相关,并应将原句释义更正为"面部的颜色有的红,有的白,有的黑"。
出处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4,共2页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