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四川地名与移民文化初探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地名跟移民史有着内在十分密切的联系,从一个地区的地名可以推知这个地区移民史上的若干情况,而这个地区的移民史上的种种事实又是了解当地地名的缘起和变革的重要线索。本文主要探讨四川地名与移民历史和文化的关系。
作者
向学春
机构地区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5年第13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地名
移民
文化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4
1
施隆鹤.盐源客家人与客家文化.四川移民与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地出版社,2005.
2
赖先刚.
四川乐山乡土地名考察——兼论乡土地名的形成、功能特点及文化内涵[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116-121.
被引量:2
3
黄权生.
重庆移民地名与“湖广填四川”[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80-86.
被引量:8
4
孙和平.
“落担”、“插占”:“湖广填四川”的早期民俗记忆[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98-99.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
1
郑维宽.
论清代重庆在川东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3):32-36.
被引量:8
2
张国雄,梅莉.
明清时期两湖移民的地理特征[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6(4):77-109.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13
1
高彩慧.
汉语地名中的方向方位词的认知探讨[J]
.汉字文化,2022(23):19-21.
2
郭广辉.
清代成都东山客家先祖创业问题探析——以《成都东山客家氏族志》为中心[J]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5):74-75.
3
黄权生,李卫红.
三峡地区“打连宵”系“竹枝”歌舞初探[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6):18-22.
被引量:5
4
黄权生,蓝勇.
“湖广填四川”社会经济与生态效应的地名学研究[J]
.中国农史,2007,26(4):103-113.
被引量:4
5
辜夕娟.
重庆城市地名的命名方式及文化意蕴[J]
.云南电大学报,2009,11(2):45-48.
被引量:6
6
张万仪,李蕾,庞国栋.
重庆地名的历史文化意蕴探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93-98.
被引量:5
7
向学春.
巴蜀旧志所载稻作词汇研究[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30(5):114-119.
被引量:1
8
曾超,黄江华.
明清三峡移民“地权”获取方式的“口述史”考察[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7(3):9-13.
9
舒波,赵元欣,陈阳.
土地制度对成都平原农村聚落形态的影响[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41(4):88-91.
被引量:5
10
刘超,安波.
摇摆的认同边界:四川湔江流域羌族的“插占为业”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2):43-4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7
1
黄权生.
重庆移民地名与“湖广填四川”[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80-86.
被引量:8
2
刘溢海.
地名的融合、消失与迁移[J]
.中国地名,2005(3):8-9.
被引量:1
3
安宏.
试谈人口迁移对山东地名命名的影响[J]
.中国地名,2001(2):4-5.
被引量:8
4
蓝勇.西南历史文化地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9.
5
孙晓芬.清前期的移民填四川[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6
陈世松.四川通志(第5册)[M].成都:巴蜀书社,1993.226.
7
王日根.
漫谈“移民乡井”之四川会馆[J]
.文史杂志,2008(5):70-72.
被引量:3
8
张勇,严奇岩.
浅析四川移民的两大族群及其文化类型[J]
.中华文化论坛,2009(1):33-38.
被引量:8
9
李全中.
清初四川移民社会情势摭零[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5):65-70.
被引量:1
10
梁勇.
清代四川移民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67-7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王征.
“湖广填四川”:背景、进程与影响再窥[J]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68-72.
2
王帅.
荣成地名语言文化研究[J]
.中国地名,2020(8):14-16.
被引量:2
3
宋全成.
地名发展、移民变迁与乡愁记忆传承——基于山东省自然村地名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5(4):143-15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许新雅.
安徽滁州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现象研究[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4):38-43.
2
胡卫军.
文化共同体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与传承[J]
.华夏文化论坛,2022(2):283-292.
被引量:1
3
李涛,陶卓民,刘家明,陶慧,陆敏,荣慧芳.
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特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2):153-161.
被引量:21
4
刘浈璞,赵映慧.
哈尔滨市自然村落地名与地理环境[J]
.绿色科技,2021,23(12):216-218.
被引量:2
5
陈新宇.
连云港地名的文化内涵探析[J]
.汉字文化,2021(7):179-180.
被引量:1
6
朱玉强,范翠丽.
中文期刊论文数据治理工作实践——以挖掘中国知网题录及PDF文档为例[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4(4):114-122.
被引量:1
7
杨克.
沂蒙精神的概念模型:沂蒙老区百岁老人社会记忆的扎根研究[J]
.理论学刊,2021(6):32-41.
被引量:6
8
赵帅,郑寒.
地方感视角下云南省地名文化探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7(4):102-110.
9
郝杰.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整体协同保护利用的逻辑重构[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4,8(6):76-81.
1
李启元.
拓展旅游地图文化初探[J]
.北京测绘,1997(4):37-39.
2
四川省民政厅组织编写《四川地名历史故事》[J]
.中国地名,2009(3):21-21.
3
罗成德,王付军.
丹霞地貌崖文化初探[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2):57-60.
被引量:5
4
姚桂芳,颜峰.
从地名解读青岛文化[J]
.中国地名,2014(9):71-73.
被引量:2
5
严桂根.
功德无量事 弥足珍贵书——捧读《国家特别行动 新安江大移民》随感[J]
.今日浙江,2009(12):61-61.
6
廖小韵,郝晓光,胡小刚,徐汉卿,吴鹏飞,刘根友.
藏南地名佐证门巴与珞巴的民族归属[J]
.地理空间信息,2011,9(2):136-138.
被引量:4
7
林刚年.
泉州外销瓷与“海丝”文化初探——以馆藏宋元德化窑外销瓷为例[J]
.东方收藏,2016,0(10):65-68.
8
科学中国人重点作者介绍[J]
.科学中国人,2012(20):5-5.
9
吴松弟,侯甬坚.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13-1518.
被引量:3
文教资料
2015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