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传统史学是一门治国之学--以古代中西史学比较为视角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传统中国是一个史学大国,也是一个史学强国。梁启超说:“在中国,史学的发达,比其他学问更厉害,有如附庸蔚为大国,很有独立做史的资格”。“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
作者
杨共乐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7-150,共4页
Historiography Bimonthly
关键词
传统史学
中国
中西
古代
治国
梁启超
学问
分类号
K0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3432
同被引文献
7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8
1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57页;第172页.
2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138页.
3
黑格尔 王造时译.《历史哲学》[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126、129、127页.
4
黑格尔.《历史哲学》[M].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08—609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第344页.
7
司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赞》.
8
龚自珍.《龚定庵全集类编》卷5《古史钩沉论二》.
9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6,第83-84页.
10
亚里士多德.《论诗》,9,5-10,见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9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54页.
二级参考文献
1
1
《世界历史》2011年第1—6期(总第206—211期)总目录[J]
.世界历史,2011(6):152-15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432
1
张立波.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2
李文阁.
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3
许斗斗.
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
.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4
张奎良.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5
于桂芝.
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6
顾智明.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7
吴学琴.
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8
李庚香.
法美学是人学[J]
.中州学刊,2004(4):192-196.
被引量:3
9
廖小平,曾祥云.
“代”论[J]
.江海学刊,2004(4):5-12.
被引量:9
10
张文喜.
历史唯物主义岂能谋取神学的支持——对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的批评[J]
.学术月刊,2004,36(7):14-2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4
1
吴锡平.
“另类”史学的魅力解读[J]
.社会观察,2007(1):9-11.
被引量:1
2
孙红梅.
元朝的"天下一家"思想及其政治文化一统[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3):91-95.
被引量:3
3
方秋梅.
“近代”、“近世”,历史分期与史学观念[J]
.史学史研究,2004(3):54-64.
被引量:25
4
唐眉江.
汉代公羊学“大一统”概念辨析[J]
.学术研究,2006(1):73-77.
被引量:3
5
王达三.
史义与中国传统历史哲学[J]
.温州大学学报,2006,19(2):68-71.
被引量:4
6
杨光斌,郑伟铭.
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苏联—俄罗斯转型经验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7(4):31-44.
被引量:73
7
贝克尔.《什么是历史事实?》,段涓译,载张文杰编.《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8
莫里逊.《一个历史学家的信仰》,张文杰等编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270、278页.
9
罗素.《历史作为一种艺术》载《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第130—148页.
10
葛志毅.
史学为中国文化托命之本[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0):1-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彭卫.
再论历史学的实践性[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3):50-60.
被引量:3
2
廉敏.
古今比较对于史学理论发展的意义——对当前史学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J]
.晋阳学刊,2019,0(5):15-24.
被引量:3
3
杨光斌.
历史本体论与政治的弹性:政治作用的历史政治学研究[J]
.社会科学,2024(10):127-14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李晓妮.
创建历史图像:美国历史课堂活动案例解读[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10):86-90.
2
夏春涛.
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J]
.史学理论研究,2020(2):35-49.
被引量:2
3
宿竞元.
近代中国新史学与传统史学差异性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20,0(2):101-102.
4
袁鸿钧.
布罗代尔的通史意识:对“长时段”的再思考[J]
.外国问题研究,2021(4):65-72.
被引量:1
5
朱腾.
走出中国法律史学“危机”论——从缺乏共享平台的学科间的对话说起[J]
.中国法律评论,2022(1):178-192.
被引量:8
6
廉敏.
“历史理论”一词在中国语境中的使用及其意义[J]
.史学理论研究,2022(6):112-123.
1
于沛,董正华,马宝珠,周溯源.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下) 重视中西史学比较中的社会学视野问题[J]
.史学理论研究,2003(3):4-7.
被引量:3
2
郑先兴.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史学比较的理论研究[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0,30(4):32-41.
3
秦丽.
章学诚与柯林武德史学思想比较之再思考——兼评余英时《章实斋与柯灵乌的历史思想》一文[J]
.史学理论研究,2017(1):59-68.
被引量:1
4
王成军.
论诠释学对现代中西比较史学的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6):127-132.
被引量:1
5
王成军.
中西史学比较得以可能的诠释与再诠释[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6):60-69.
被引量:1
6
崔存明.
属辞比事与疏通知远——由《史传通说》看美国学者中西史学比较研究的新思维[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3):141-144.
7
李勇.
杜维运中西史学比较的理论与实践[J]
.中州学刊,2001(3):156-159.
被引量:1
8
周生杰.
巨灵与泰斗:梁启超史学研究述略[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37-48.
被引量:3
9
罗炳良.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0
王成军.
论司马迁与普鲁塔克人物传记中的历史比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4-73.
被引量:3
史学理论研究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