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我国工程教育的三个转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弊端,因而很有必要实现三个重大转向:课程设置由隐性课程向显性课程转向,教学模式由理论灌输向实践应用转向,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向。
作者
王冬梅
机构地区
河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出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第14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工程伦理教育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王前.
在理工科大学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10):110-111.
被引量:34
2
李祖超,魏海勇.
中美工程伦理教育比较与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44-47.
被引量:24
3
陈大柔,郭慧云,丛杭青.
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转向[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8):32-37.
被引量:17
4
王进.
融渗式工程伦理教学中“知情意行”的统一[J]
.现代大学教育,2011,27(4):100-105.
被引量:16
5
胡文龙.
美国工程伦理教育评价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6):102-107.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64
1
曹南燕.
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5):37-39.
被引量:70
2
徐献军,丛杭青.
知识可以传递吗?[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4):37-40.
被引量:7
3
马唯杰.
底线伦理还是美德伦理?——兼论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J]
.现代大学教育,2005,21(3):18-22.
被引量:13
4
李庆云.
工程伦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6):53-54.
被引量:5
5
迈克.W.马丁,张恒力.
美国的工程伦理学[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3):106-109.
被引量:20
6
段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工程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
Mike, W. M. & R. Schinzinger. Ethics in Engineering [ M]. Boston: McGraw-Hill, 2005 : 9.
8
Harris, C. E., Jr., et al. Engineering Ethics: What?Why? How? And When? [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 cation, 1996(2) : 93 -96.
9
Dym, C. L. & P. Little. Engineering Design: A Project- Based Introduction [ M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0 : 73 - 74.
10
Whitbeck, C. Ethic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 129 - 132.
共引文献
84
1
刘存德.
工程师的伦理意识[J]
.重型机械,2010(S2):1-5.
2
郭飞,王续刚.
中国的工程伦理建设:背景、目标和对策[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116-121.
被引量:6
3
刘静.
构建基于系统论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体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6):94-97.
被引量:6
4
王晖,周涛.
发达国家工科大学生可迁移技能的培养要求——以化学工程专业为例[J]
.现代大学教育,2011,27(6):27-33.
被引量:18
5
吴绍芬.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思考[J]
.现代大学教育,2011,27(6):100-104.
被引量:65
6
程远凤.
民商法案例教学中的伦理道德教育[J]
.教育评论,2013(1):102-104.
被引量:1
7
伍接朝,谈传生.
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及其实践体系建构[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140-142.
被引量:12
8
郭飞.
试论美国工程伦理的存在和发展——基于系统的观点[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1(3):133-136.
被引量:7
9
闫亮亮.
加强石油高校工程伦理道德教育 培养高素质卓越工程师人才[J]
.石油教育,2013(6):53-56.
被引量:1
10
杨玉强,李仲秋,李金山,韩丽艳,伞晓丽.
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1):43-48.
被引量:6
1
杨怀中.
作为素质教育的工程伦理教育[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10):115-116.
被引量:4
2
张彦玲,张德莹,赵曼.
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99-103.
被引量:5
3
易艳.
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
.科教导刊,2013(1):239-242.
被引量:2
4
刘桔.
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路[J]
.同济教育研究,2010(3):9-12.
被引量:2
5
王沛民.
领跑中国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祝贺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2):8-10.
6
吴静,秦燕.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基础——工程伦理守则的剖析与借鉴[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3):70-74.
被引量:2
7
任亚琼.
杜威课程转向的三个维度及其对我国当代课程改革的启示[J]
.中国电力教育,2008,0(A11):75-76.
8
胡岩.
对工程师伦理责任的探讨[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85-87.
被引量:1
9
陆浩,陈杰,黄文卫.
工科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研究概述[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5):80-81.
被引量:5
10
姜卉.
基于大工程观的我国大学工程伦理教育保障体系建设[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8):123-127.
被引量:5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