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法治之理的意义诠释 被引量: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千年法律理性与经验基础上锻造的法治之理,构成了法治决策的理由系统,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法治之理对法治中国建设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通过法治之理的传播可以构建法治中国建设所需要的法治意识形态;对于超越极右与极左、权力以及权利的绝对化思维倾向、形成法治共识有积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不再是革命运动而进入建设时期的时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成执政方式的转变是中国能否实现社会的法治化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法治与社会主义并行不悖。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选择。
作者 陈金钊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30,共14页 Law Science
基金 "2011计划"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法治引领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难点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2DC016]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美]詹姆斯·雷切尔斯、斯图尔特‘雷切尔斯:《道德的理由》(第7版),杨宗元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译者序,第v页.
  • 2[英]汤姆·宾汉姆:《法治》,毛国权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第14页.
  • 3陈金钊.用“法治之理”塑造中国法理学[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30(3):1-12. 被引量:17
  • 4陈金钊.过度解释与权利的绝对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28(2):29-36. 被引量:13
  • 5陈金钊.对形式法治的辩解与坚守[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1-14. 被引量:29
  • 6夏勇:《文明的治理:法治与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0~30页.
  • 7[德]亚图·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22页.
  • 8陈金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所展现的战略定力[J].法学论坛,2015,30(1):5-12. 被引量:15
  • 9[英]马丁·洛克林 郑戈译.《公法与政治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页,第1-2页.
  • 10本书编写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4年版,第3页.

二级参考文献84

  • 1克里斯汀·希普诺维奇,张昌辉,施长征.法律与意识形态[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1):14-22. 被引量:7
  • 2[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 3季卫东.《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代译序),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 4何怀宏.何怀宏品读〈沉思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
  • 5张钰光."法律论证"构造与程序之研究[D].台湾辅仁大学法律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1.
  • 6倪志刚.王海:公民社会没有"刁民"[N].潇湘晨报,2008-11-19,(12).
  • 7[美]戴维·凯瑞斯.法律中的政治--一个进步性的批评[M].信春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 8[英]P·S·阿蒂亚.英国法中的实用主义与理论[M].刘承韪,刘毅,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 9强世功.法律共同体宣言[EB/OL].http://xhuzhijian.fyfz.cn/blog/xhuzhijian/index.aspx?blogid=160814.
  • 10陈金钊、武飞、姜福东等.《法律解释学--立场、原则与方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共引文献193

同被引文献204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14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