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区域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筛查及诊治模式,并通过对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中山地区产后42天妇女POP发病情况,及时予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建立POP防治机制。方法建立中山市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三级防治网络,以该院为诊治中心,各市区、镇区医院建立相应的防治中心及筛查中心。采用统一的POP筛查流程、筛查方法及诊断标准,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山地区13家医院自愿参与盆底功能筛查的20 510例产后42天妇女为研究对象,完成盆底功能障碍问卷、手法肌力分类测试及盆底器官脱垂量化分期系统(POP-Q)脱垂评分,并根据检查结果做出POP诊断。通过信息平台,将各中心的各项资料上传至中山市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网数据库,由诊治中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参与盆底功能筛查且记录完整的产后42天妇女共20 510例,平均年龄(27.08±5.04)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2.10±3.13)kg/m2。妊娠1~7次,平均(1.62±0.84)次;分娩1~4次,平均(1.31±0.43)次;正常产14 972例(73.0%),剖宫产5 538例(27.00%)。肌力异常者检出率为73.44%,康复治疗者19 106例(93.15%),有效率达75.00%。POP-Q分度异常检出人数11 157例,检出率54.40%,其中以POP-QⅠ度所占比例最大(37.49%),POP发生率随年龄及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盆底综合肌力异常是POP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为POP的保护因素;户籍与POP检出率无相关性。结论通过建立中山市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三级防治网络,探索出一套成熟的区域性POP筛查及诊治模式,掌握该区域POP发病及治疗情况,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POP诊治技能,增强产后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其生活质量,切实维护了产后妇女的健康权益,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出处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24期4132-4134,共3页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基金
2011年度中山市第三批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20113A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