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众狂欢的影像肌理——从接受美学看粉丝电影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电影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供人欣赏,因此电影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都应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和理解。而各种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的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参与,又反过来决定了电影的创作、风格、意义和价值指向。也正因为如此,电影的选题、故事结构、主题思想、主人公的情感,以及所构筑起的镜像世界,都会直接与接受者的视觉审美、心里期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电影市场上出现的粉丝电影,创造了一种反常的票房现象,而这一类获得高票房的电影又有着很多相同的特点。如何正确看待粉丝电影?如何看待粉丝电影热映的现状?本文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
作者 袁媛 韦庠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61,共4页 Sichuan Dram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6

  • 1李海珉.中国第一代影星殷明珠[J].上海滩,2006,231(3):4-9.
  • 2[2]周慧玲.表演中国:女明星,表演文化,视觉政治·1910-1945[M].台湾:麦田出版社,2004:21.
  • 3张石川.自我导演以来(续)[J].明星半月刊,1935,(5):15-16.
  • 4[9]鲁道夫·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M].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23.
  • 5郑正秋.《中国影戏的取材问题》[J].明星公司特刊,1925,(2).
  • 6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9.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