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未来的饲用氮、碳资源
出处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A02期49-51,共3页
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参考文献8
-
1安登第.微生物在未来畜牧业的作用[J].中国饲料,1997(11):9-11. 被引量:4
-
2王成华,王健鹏,马梦瑞,孙纳新,韩东.高活性纤维素酶的研究[J].中国饲料,1997(8):22-24. 被引量:10
-
3周中凯.饲料复合酶的应用与开发[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7(1):41-42. 被引量:3
-
4王淑军,袁素珍,杨军,张晶,施恩初.纤维素酶酶解稻壳的条件试验[J].微生物学通报,1995,22(6):354-357. 被引量:31
-
5徐坚平,刘均松,孔维,张世俊,周慧,李惟.利用秸秆类物质进行微生物共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J]微生物学通报,1995(04).
-
6张发群,刘淑华,徐云泉,郝军,侯明贞.转化蔗髓P2菌株的鉴定及其产酶条件[J].微生物学通报,1991,18(2):81-83. 被引量:3
-
7方霭祺,李萍,万丛林,楼纯菊,周元吉,张颖.糖蜜酒精废液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89,16(2):76-79. 被引量:1
-
8陈騊声,王大琛,赵大健.微生物工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二级参考文献2
-
1张启先.纤维素和纤维素酶[J]微生物学通报,1976(02).
-
2北京大学生物学系生物化学教研室.生物化学实验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共引文献46
-
1刘小杰,郭秀峰,欧凯.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稻草粉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20(4):99-102. 被引量:4
-
2张伟,张海宾,袁正仿,刘慧娟.利用紫外诱变育种选育强降解纤维素真菌的研究[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3(4):37-42. 被引量:6
-
3张曙光,张发群.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产酶条件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1995,3(1):37-41. 被引量:7
-
4林捷,谭兆赞,罗伟诚.利用木薯渣进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发酵工艺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6):26-29. 被引量:20
-
5郝月,杨翔华,郝传德,郑晓君,霍庆祝.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6(3):32-34. 被引量:17
-
6冯丽芝,杨绍斌,赵丹彤,杨敬,李彩霞,付桂春.秸秆酶制剂高产菌株及产酶条件的研究[J].现代畜牧兽医,2006(4):16-18.
-
7金显春,郭文杰,杨勇,陶文沂.直接降解稻草秸秆的菌株筛选及其发酵过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144-5145. 被引量:7
-
8熊素敏,朱永义,左秀凤,胡江海.稻壳酶解制备还原糖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6,21(6):14-17. 被引量:6
-
9王淑军,陈金花,陈静.固态发酵蚕沙生产蛋白饲料[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5(2):51-54. 被引量:1
-
10李魁,吴平格.利用复合诱变剂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7,32(11):45-48. 被引量:1
-
1徐晓锋,张力莉.饲料与饲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1):116-117. 被引量:4
-
2张晓宁.书香[J].作文世界(初中版),2008,0(10):76-77.
-
3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为什么要用蔗糖?[J].中学生物教学,2013(1):138-139.
-
4徐晓锋,周玉香.探索适应学科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当代畜牧,2015,44(1):53-53.
-
5马志成.中师化学教学实施科技教育的尝试[J].化学教学,1997(3):11-14. 被引量:1
-
6王记祥.提高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个方法[J].微生物学杂志,2013,33(1):107-109. 被引量:11
-
7李永臣.充分认识饲料工业在农业翻番中的战略地位[J].东岳论丛,1984,5(5):25-27.
-
8沙水.移动垂直社区强做电商?[J].市场周刊(资本),2015,0(11):65-67.
-
9柳金兰.对实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7):157-157.
-
10百志.加强国际交流 促进行业发展 中国饲料工业代表团赴巴西参加全球饲料与食品大会[J].中国饲料,2005(1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