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栽培措施对隆平20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验设密度(A)与肥料(B)二因素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肥量和密度对隆平206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和密度对隆平206产量及农艺性状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密度为7.50万株/hm2,施肥量为600 kg/hm2时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也最高,为10 125 kg/hm2。
作者
王振
机构地区
安徽省宣城市种植业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6期19-20,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隆平206
肥料
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34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7
1
孔祥芳.
玉米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3(9):11-11.
被引量:19
2
孙丽惠,陈长青,李月明,孔菲,叶雨盛.
浅议我国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研究进展[J]
.辽宁农业科学,2011(4):64-66.
被引量:35
3
李浩然,孟庆佳.
玉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9):28-28.
被引量:4
4
罗恒.
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9):33-33.
被引量:1
5
李建平.
河川区套种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6(9):3-3.
被引量:2
6
吴兴明.
果蔬型玉米栽培技术[J]
.江西农业科技,2003(4):15-15.
被引量:4
7
黄开健,杨华铨,谭华,韦国能.
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最佳密度和施肥量研究[J]
.玉米科学,2001,9(1):57-59.
被引量:83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胡昌浩,董树亭,岳寿松,王群瑛,高荣岐,潘子龙.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1):63-69.
被引量:141
2
崔彦宏,罗蕴玲,李伯航.
紧凑型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分析[J]
.玉米科学,1994,2(2):52-57.
被引量:25
3
尹枝瑞,王国琴,王振宝.
吉林省玉米高产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生育生理指标研究——第二报 耐密型玉米增产原因分析与公顷产量11250kg高产群体主要生育生理指标[J]
.玉米科学,1994,2(3):32-40.
被引量:13
4
郜庆炉,宋留轩,杨怀森,张艳平.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形成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1996,25(6):6-9.
被引量:14
5
李锋,刘晓娟,刘世梅,王纯杰,张国生,李辉,陈玉志.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3):53-54.
被引量:9
6
吕丽华,王璞,易镇邪,魏凤桐,刘明.
密度对夏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7,15(2):79-81.
被引量:72
7
段巍巍,李慧玲,肖凯,李雁鸣.
密度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7,15(2):98-101.
被引量:84
8
翁定河.
沿海旱地玉米施用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5):66-68.
被引量:27
9
战秀梅,韩晓日,杨劲峰,刘小虎,马玲玲.
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玉米源、库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7,38(3):495-499.
被引量:43
10
王庆成,牛玉贞,王忠孝,张秀清.
源-库比改变对玉米群体光合和其它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1997,12(1):1-6.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
134
1
赵益强,王峰,李佳,白小英.
攀西地区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鲜食糯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4):7-13.
2
张新,王振华.
国审玉米郑单14播期、密度与高产机理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z2):76-78.
被引量:1
3
关义新,马兴林,凌碧莹.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8淀粉含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4,12(z2):101-103.
被引量:31
4
赵江,张怡明,牛兴奎,刘鑫,李少昆,张凤路.
不同密度条件玉米根系性状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1,26(S1):99-103.
被引量:13
5
牛忠林.
合玉16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与施氮量[J]
.玉米科学,2004,12(3):90-91.
被引量:10
6
陈润玲,赵保献,雷晓兵,梁晓伟,王向阳,李林.
玉米新品种洛玉1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820-1821.
被引量:7
7
雷晓兵,赵保献,陈润玲,梁晓伟,王向阳,李林.
玉米新品种洛玉2号高产栽培措施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10):47-49.
被引量:1
8
林建新,陈山虎,卢和顶,童川拉,纪荣昌.
超甜玉米“闽甜107”适宜播种期及需氮量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5):9-10.
被引量:5
9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张仁和.
陕单8806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4):134-137.
被引量:12
10
陈国立,刘键娜,娄麦兰,祁丽敏,李元力,刘峰,李清峰.
郑单958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产量及部分植株性状研究初报[J]
.玉米科学,2006,14(B07):108-109.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34
1
吴建明,梁和,唐仕云,陆国盈.
不同施肥水平与密度对高油115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2):138-140.
被引量:7
2
杨国虎,李新,王承莲,罗湘宁.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57-60.
被引量:213
3
张晋科,张凤荣,张琳,张迪,吴初国,孔祥斌.
中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对比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1):2278-2285.
被引量:94
4
陈亮,张宝石,王洪山,李钦德,付俊,杨海龙,常程,申卓.
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7,15(2):88-93.
被引量:50
5
勾玲,赵明,黄建军,张宾,李涛,孙锐.
玉米茎秆弯曲性能与抗倒能力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8,34(4):653-661.
被引量:115
6
姜涛,孔令聪,王光宇,胡永年.
安徽省粮食生产能力研究与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6):285-289.
被引量:8
7
陈传永,侯玉虹,孙锐,朱平,董志强,赵明.
密植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能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J]
.作物学报,2010,36(7):1153-1160.
被引量:191
8
杨吉顺,高辉远,刘鹏,李耕,董树亭,张吉旺,王敬锋.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0,36(7):1226-1233.
被引量:275
9
刘伟,吕鹏,苏凯,杨今胜,张吉旺,董树亭,刘鹏,孙庆泉.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和源库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37-1743.
被引量:121
10
陈书强,许海涛.
黄淮海区群体效应对夏玉米性状指标·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00-15901.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2
1
胡锋.
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及结构调整分析——基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230-233.
被引量:2
2
王行川,陈瑞杰,费继飞,高飞,王爱芬,原志强,张长征,刘东胜,孙招,刘青培,王义波.
种植密度对联创808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19,39(6):27-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胡锋.
宣城市再生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24(2):189-191.
2
李慈娟.
皖南地区双季早粳稻品种比较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24,30(22):11-15.
3
张前进,曹丽茹,张新,魏昕,魏良明,郭书磊,王国瑞,王振华,鲁晓民.
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对密度胁迫的响应[J]
.分子植物育种,2024,22(24):8158-8170.
1
黄泾.
玉米新品种隆平20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77-78.
被引量:9
2
黄泾.
玉米新品种隆平206在阜阳市最佳种植密度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57-57.
被引量:4
3
李宏壮,李好中,谢延臣.
2015年新乡市玉米品种综合性状对比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2016(9):110-112.
4
叶志明,张长勇.
不同种植密度对德美亚1号玉米产量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2011(8):13-13.
被引量:3
5
顾万荣,魏湜,孙继,金益,李晶,董玲.
种植密度对两种株型玉米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44(7):64-68.
被引量:15
6
李娜,邱牧,黄进勇,吴明泉,李学杰,张桂阁,侯廷荣.
鲁西地区适宜机收玉米品种特征特性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4,46(7):55-58.
被引量:12
7
李文龙,李喜焕,王瑞霞,靳秋生,常文锁,张彩英.
河北省夏播极早熟区施肥与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5,19(1):10-13.
被引量:14
8
李晓佳.
园艺1号、园艺5号辣椒密度试验总结[J]
.现代农业,2012(1):5-5.
被引量:1
9
吴建明,梁和,陆国盈,李代峰.
密度和肥料对高油玉米生理性状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4):392-396.
被引量:24
10
王天河,刘杰.
不同栽培方式及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7):73-74.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