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庞大叙事到个体的经验关注——课程观的后现代转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课程观经历了由传统的课程开发范式向后现代课程范式的转换,后现代范式反对现代主义的庞大叙事,倡导世界观由抽象的科学理性世界向具体的经验世界的回归,表现为关注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情境,课程的研究方法也转向了丰富、微小的生活经验研究.
作者
李雪
机构地区
哈尔滨商业大学
出处
《消费导刊》
2015年第9期267-268,共2页
基金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成果,项目名称: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技能--对社会工作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项目编号:JG2012010310).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范式
课程观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3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法]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岛子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122页.
2
李文阁.
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J]
.中国社会科学,2000(6):45-53.
被引量:278
3
那坦森,《现象学宗师:胡塞尔》.台北允晨出版公司.1982,159.
4
冯建军.
教育研究范式:从二元对立到多元整合[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10):9-12.
被引量:55
5
么加利.
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后现代转换[J]
.全球教育展望,2012,41(10):57-61.
被引量:5
6
[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王攀峰,张天宝.
让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J]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3):41-45.
被引量:26
2
金生鈜.
无立场的教育学思维——关怀人间、人事、人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4(3):1-10.
被引量:38
3
[瑞典]胡森.教育研究范式[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研究方法[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79.
4
[法]埃得加.莫兰.陈一壮译.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9一148.266--270,142.151.
5
维特根斯坦 汤潮.《哲学研究》[M].三联书店,1992年版..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2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8
胡塞尔 张庆熊.《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共引文献
335
1
石烨,李太平.
教育学者的生成式教育实践研究及其实现途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4):3-10.
被引量:1
2
王文勇.
克尔凯郭尔的听觉感官性建构初探[J]
.基督教文化学刊,2021(1):200-217.
3
张献凡.
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特点及构建方法[J]
.人文之友,2019,0(14):258-258.
4
袁德亮.
生成性思维及其对教师育人观念的诉求[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5):32-34.
被引量:3
5
姜海燕.
从本质主义到生成性思维——现代教学设计的路径探寻[J]
.现代教育论丛,2008(1):52-55.
被引量:3
6
姜海燕.
生成性教学的实践诉求——从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谈起[J]
.教育学术月刊,2007(11):114-116.
被引量:11
7
余炳元.
日常思维初探[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76-78.
8
李文阁.
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9
胡文龙.
现代教学观及其实施的支持体系探讨[J]
.科教导刊,2014(15).
10
赵富艳.
建构主义教学视域中的体育教学改革[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S2):114-116.
被引量:1
1
李雪,赵国军.
教育的“具体而微”——基于后现代范式的课程观[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4):25-26.
2
胡晓辉.
实现由“理性”向“生活”的回归——我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
.中国成人教育,2006(6):59-60.
被引量:1
3
徐辉.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J]
.中国民族教育,2009(1):35-37.
被引量:2
4
皮武.
师生关系现代范式的局限与后现代转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0):82-84.
5
么加利.
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后现代转换[J]
.全球教育展望,2012,41(10):57-61.
被引量:5
6
黄忠敬.
后现代课程范式中的师生观[J]
.早期教育(上半月),2004(9).
被引量:1
7
张海进.
打开儿童通往“理性世界”的大门[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4(6):17-19.
被引量:1
8
翟勇.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教育目的问题[J]
.时代教育,2010(9):189-189.
9
陈云虹.
论有效教师培训的三个关键特征[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18-120.
被引量:5
10
胡守敏.
教学心理学研究范式流变及其后现代转换[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06(5):23-26.
消费导刊
201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