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世纪以来现代汉语词类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世纪以来,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近十五年来,学者们通过著作、论文、专题会议等形式对汉语词类问题进行了讨论。关于功能观、"包含模式"论、意义论等词类观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功能观内部以及功能观和意义论之间争论激烈。关于汉语词类其他方面的研究,其领域也不断扩展。本文从研究概况、学者主要观点和争议点等方面入手,以期对新世纪以来现代汉语词类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和总结。
作者
叶脉清
聂仁发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8期7-10,共4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类
表述功能
典型范畴
名动包含模式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582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8
1
《吕叔湘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27页.
2
袁毓林.2010.《汉语词类的认知研究和模糊划分》,上海教育出版社.
3
袁毓林.
对“词类是表述功能类”的质疑[J]
.汉语学报,2006(3):15-25.
被引量:8
4
陈小荷.
从自动句法分析角度看汉语词类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63-72.
被引量:23
5
高名凯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A[.高名凯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
高名凯.关于汉语实词分类问题——在北京大学1959年五四科学讨论会上的发言[A[.语言学论丛(四)[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
7
郭锐.
朱德熙先生的汉语词类研究[J]
.汉语学习,2011(5):14-26.
被引量:18
8
吕叔湘.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A].吕叔湘选集[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
刘丹青.高名凯学术精神的恒久价值与现实意义[A].语言学论丛(四十五)[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0
陆俭明.高名凯先生的治学精神和科学态凌——兼谈动词形容词“名物化”问题[A[.语言学论丛(四十五)[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二级参考文献
80
1
姚小平.
《汉文经纬》与《马氏文通》──《马氏交通》历史功绩重议[J]
.当代语言学,1999,1(2):1-16.
被引量:30
2
朱德熙.
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为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而作[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2(5):3-8.
被引量:133
3
詹卫东.
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J]
.汉语学习,1998(2):24-28.
被引量:53
4
朱德熙,盧甲文,马真.
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7(4):53-66.
被引量:169
5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
.哲学研究,1959(2):47-47.
被引量:285
6
朱德熙.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
.方言,1983,5(1):16-31.
被引量:495
7
沈家煊.
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
.中国语文,1997(4):242-250.
被引量:158
8
朱德熙.
很久、很长、很多[J]
.汉语学习,1989(1):1-2.
被引量:7
9
邢福义.
词类问题的思考[J]
.语言研究,1989(1):1-11.
被引量:15
10
袁毓林.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
.中国社会科学,1995(1):154-170.
被引量:281
共引文献
582
1
何文彬.
论结构助词“的”的语法意义[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5-53.
2
郭安,张全生,邢欣.
汉语名词转动词的论元指称义弱化研究[J]
.语言与翻译,2020(1):14-20.
被引量:2
3
曾静涵,袁毓林.
隐性否定副词“白”的功能扩散、语义识解及其演变机制[J]
.语言学论丛,2019(1):314-340.
4
应学凤.
述宾黏合结构和述宾倒序结构的语义差异——兼谈指称、轻重、松紧在汉语的相互作用[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194-208.
5
胡兰花.
“普选”的词类标注对汉英词典编纂的启示——一项基于语料库的个案研究[J]
.现代交际,2020(10):71-73.
6
马伟忠.
汉语“N_(A)的N_(P)+V得AP”构式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021(1):70-83.
被引量:3
7
徐阳春,周佳乐.
“准定语”偏正短语的成因考察[J]
.华夏文化论坛,2022(1):187-194.
8
沈家煊.
评施关淦“现代汉语的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J]
.外国语,2023,46(5):2-12.
被引量:3
9
叶狂.
从量词看“NP的VP”结构的本质[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52(1):64-76.
被引量:1
10
胡骋.
描述知识的困境与规范路径——以新型商标为模型[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9(2):226-24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8
1
吴长安,柳英绿.
公理观念下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133-138.
被引量:1
2
沈开木.
论“语义指向”[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67-74.
被引量:42
3
卢英顺.
语义指向研究漫谈[J]
.世界汉语教学,1995,9(3):22-26.
被引量:55
4
罗仁地,潘露莉.
信息传达的性质与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发展[J]
.中国语文,2002(3):203-209.
被引量:16
5
吴福祥.
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
.当代语言学,2005,7(3):237-250.
被引量:69
6
周国光.
试论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和方法[J]
.语言科学,2006,5(4):41-49.
被引量:42
7
吴长安.
“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J]
.当代语言学,2006,8(3):193-204.
被引量:68
8
陆俭明.
构式与意象图式[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3):103-107.
被引量:169
9
王寅.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J]
.当代修辞学,2010(1):45-55.
被引量:34
10
刘大为.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上)[J]
.当代修辞学,2010(3):7-17.
被引量:219
引证文献
1
1
吴长安.
汉语语法学120年争鸣史上的六大热点问题透视[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47-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施春宏.
构式三观: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15.
被引量:55
1
汉语词类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J]
.语文研究,2014(2):59-59.
2
汉语词类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J]
.语言文字应用,2014(1):83-83.
3
梁晓玲,尹世超.
新闻标题中的动名—名动结构分析[J]
.新闻传播,2006(9):12-14.
被引量:1
4
傅苏.
师专图书馆藏书结构基本模式论析[J]
.重庆师专学报,1995(3):79-80.
5
张晓东.
网络新闻传播模式论稿[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7(2):43-45.
6
韩智衷.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图书馆模式论[J]
.图书馆学刊,1994,16(3):5-7.
被引量:9
7
郭正武.
信息资源建设的多极(级)模式论与图书情报业的抉择[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9(S1):100-103.
被引量:3
8
文鹏程.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管理模式论纲[J]
.情报资料工作,1989,10(6):16-18.
9
陈大福.
综合年鉴图片的科学定位与创新发展[J]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3):76-77.
10
林琳.
人民日报社的“侠客岛”何以名动微信公众号“江湖”?[J]
.中国记者,2015,0(2):44-45.
被引量:7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