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山西平定方言声韵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平定方言属于晋语中区方言的阳泉片,前人对之研究较少,目前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也比较匮乏。本文以笔者的母语山西平定方言为研究对象,在全面系统的语音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平定方言声韵方面的一些特点,为进一步了解晋语乃至整个北方方言的发展变化提供一些材料。
作者
贾娉娉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8期25-29,共5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方言
平定
声母
韵母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侯精一.《现代晋语研究》,商务印书馆,1999年8月第1版.
2
曹瑞芳.
山西阳泉方言的儿化[J]
.语文研究,2006(2):58-62.
被引量:5
3
曹瑞芳.
山西阳泉方言入声舒化的初步分析[J]
.语文研究,1996(3):52-53.
被引量:5
4
曹瑞芳.
阳泉方言的动词词缀“打”[J]
.语文研究,2004(4):55-57.
被引量:9
5
侯精一.
晋语入声韵母的区别性特征与晋语区的分立[J]
.中国语文,1999(2):103-107.
被引量:29
6
李荣.切韵音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7
田希诚.
山西方言古二等字的韵母略说[J]
.语文研究,1993(4):41-48.
被引量:12
8
温端政,侯精一.山西方言调查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9
温端政.
晋语区的形成和晋语入声的特点[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4):95-104.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贺巍.
济源方言记略[J]
.方言,1981,3(1):5-26.
被引量:41
2
温端政.
试论晋语的特点与归属[J]
.语文研究,1997(2):2-13.
被引量:41
3
潘攀.
《金瓶梅词话》的“儿”尾[J]
.语言研究,1996,16(2):136-146.
被引量:3
4
王森.
临夏方言的儿化音变[J]
.语言研究,1995,15(1):161-165.
被引量:4
5
万幼斌.
鄂州方言的儿化[J]
.方言,1990(2):25-30.
被引量:12
6
应雨田.
湖南安乡方言的儿化[J]
.方言,1990(1):54-61.
被引量:3
7
桥本万太郎,孙以芗,陈庆延,温端政.
西北方言和中古汉语的硬软颚音韵尾——中古汉语的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的不同作用[J]
.语文研究,1982(1):19-33.
被引量:10
8
胡海.
宜昌方言儿化现象初探[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3(4):108-114.
被引量:2
9
张树铮.
山东寿光北部方言的儿化[J]
.方言,1996,18(4):59-62.
被引量:14
10
李行杰.
胶南方言的儿化问题[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14(3):26-28.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16
1
温爱华.
江西新余姚圩话古入声的演变[J]
.语言历史论丛,2023(1):61-77.
2
朱玉柱.
河南武陟及周边方言的入声韵[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292-304.
3
闫冠华.
普通话视角下吕梁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特点[J]
.文化学刊,2021(4):77-79.
4
何启.
偏关方言入声舒化实验研究[J]
.汉字文化,2021(5):17-21.
5
王自万.
开封方言变韵的几个问题[J]
.汉语学报,2011(2):86-93.
被引量:18
6
张锦玉.
下花园方言入声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33-36.
被引量:1
7
孙玉卿.
山西晋语入声舒化情况分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4):105-108.
被引量:18
8
沈明.
晋东南晋语入声调的演变[J]
.语文研究,2005(4):52-62.
被引量:33
9
徐朝东.
《切韵》系韵书中四种异常音切之考察[J]
.语言研究,2006,26(1):58-61.
被引量:3
10
韩沛玲.
晋语独立研究综述[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140-145.
被引量:2
1
延俊荣.
山西平定方言“给给”的使用条件[J]
.语文研究,2006(3):64-64.
被引量:5
2
黄彩庆.
头塘壮语语音调查[J]
.百色学院学报,2010,23(2):92-98.
3
延俊荣.
山西平定方言“起”“去”的趋向动词化[J]
.汉语学报,2015(1):81-88.
被引量:4
4
李华.
平定方言中的“棱”[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12):105-106.
5
苏晓青.
东海方言声韵与北京声韵的比较[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7(4):47-50.
被引量:3
6
霍俐娜.
浅析山西平定方言中的“圪”[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10):37-39.
7
朱明霞.
万州方言[J]
.大家,2010(24):122-122.
8
延俊荣.
山西平定方言“V+起去”的多视角研究[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3):183-188.
被引量:3
9
韦馨.
宜州良村壮语语音调查[J]
.消费导刊,2013(2):133-133.
10
孙怀伦.
误说“富于春秋”[J]
.咬文嚼字,2010(11):36-36.
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