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心绞痛或AMI患者57例作为冠心病组,按照疾病分类将其分为AMI组30例,平均(62.53±9.58)岁;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平均(66.11±8.41)岁。另以血浆内脂素的平均水平(27μg/mL)为标准将患者分为2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记为A组,血浆内脂素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的记为B组。同时按照冠脉造影结果中显示的病变血管所累及支数将患者分为3组:冠脉单、双、三支病变,分别有16、18、23例,记为C、D、E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健康人群组,平均(61.46±9.91)岁。根据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 (1)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41±28)μg/mL与健康人群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20±21)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组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分别为(47±25)、(20±21)、(33±30)μg/mL,而稳定性心绞痛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患AMI的概率为A组的6.83倍;(4)E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C组患者,分别为(46±30)、(20±21)、(30±22)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D组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43±29)μg/m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2)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有望作为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新指标;(3)血浆内脂素水平的明显增多极有可能诱发急性AMI的发生,有望作为早期诊断AMI的新指标。
出处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6期2464-2466,共3页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