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铜文物腐蚀与保护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有1600年之久的灿烂的青铜文化历史,而且青铜文物的出土数量之大也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据史书记载自西汉神爵四年以来仅陕西各地出土的各种青铜文物就达到了万件之多。但是完好保存下来的青铜文物却很少,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如何保护好青铜文物已成为文物保护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
作者
刘长文
机构地区
河北省承德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出处
《青年与社会(下)》
2015年第9期218-218,共1页
Youth and Society
关键词
青铜文物
腐蚀
保护
分类号
G2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徐群杰,潘红涛,邓先钦,时士峰,李金光.
青铜器文物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26(6):567-571.
被引量:20
2
冯绍彬,李振兴,冯丽婷,胡芳红.
新型青铜器缓蚀剂的研制及其应用效果[J]
.材料保护,2009,42(10):55-57.
被引量:11
3
胡钢,吕国诚,许淳淳,吴小红.
BTA和钼酸钠对青铜的协同缓蚀作用研究[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8,20(1):25-28.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郭灵舢.
青铜文物的化学保护[J]
.海峡科学,2010(8):5-8.
被引量:6
2
于淼,许淳淳.
苯并三唑的用量对青铜文物封护剂耐蚀性能的影响[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3):39-42.
被引量:9
3
王煊.
三星堆青铜器“酥粉锈”腐蚀机理的研究与探讨[J]
.四川文物,2002(3):83-89.
被引量:13
4
王蕙贞,魏国锋,朱虹,金普军.
商代青铜戈腐蚀机理与保护研究[J]
.考古与文物,2001(3):93-96.
被引量:16
5
冯绍彬,商士波,张巍,齐迎萍,冯丽婷.
应用电位活化理论研究青铜器的腐蚀与保护[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17(1):5-8.
被引量:7
6
万俐,徐飞,陶保成,朱一帆,李大刚,施兵兵.
AMT复合剂保护青铜文物的研究[J]
.东南文化,2002(1):90-92.
被引量:16
7
孙晓强.
青铜器的腐蚀与保护探讨[J]
.文物世界,2002(6):56-60.
被引量:13
8
李自托,贾丰春,董泉玉,生群.
新型复合型铜缓蚀剂的实验研究[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6,18(1):58-60.
被引量:16
9
冯绍彬,冯丽婷,刘清.
青铜器保护机理与工艺研究[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6,18(1):66-68.
被引量:12
10
张展适,陈少华,陈障茹,刘月妙.
青铜文物腐蚀过程的模拟研究[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6,26(2):94-99.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43
1
孙凤,李璟钰.
青铜器含铅锈蚀的研究与思考[J]
.西部考古,2022(2):241-249.
2
安梅梅,李晓东.
化学缓蚀剂在青铜器文物保护中的理论分析[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32(2):31-34.
被引量:7
3
王煊.
三星堆青铜器“酥粉锈”腐蚀机理的研究与探讨[J]
.四川文物,2002(3):83-89.
被引量:13
4
孙晓强.
青铜器的腐蚀与保护探讨[J]
.文物世界,2002(6):56-60.
被引量:13
5
王媛媛,陈善华.
铜缓蚀剂的缓蚀协同效应[J]
.广东化工,2009,36(2):59-61.
被引量:7
6
孔令平,全贞兰.
植酸和钼酸钠自组装膜对铜表面的缓蚀作用[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133-136.
被引量:8
7
徐群杰,潘红涛,邓先钦,时士峰,李金光.
青铜器文物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26(6):567-571.
被引量:20
8
冯丽婷,苏畅,冯绍彬,李振兴.
青铜器腐蚀问题的辩证分析[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1,23(2):155-158.
被引量:3
9
张景玲,张新玲,周海晖,刘高琴,旷亚非.
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对铜的协同缓蚀效应[J]
.电镀与涂饰,2011,30(11):46-49.
被引量:1
10
杜伟,李佳佳,丁毅,陈步荣.
水溶液中自组装膜对青铜的缓蚀作用[J]
.热加工工艺,2012,41(8):150-152.
1
郭洁.
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J]
.祖国,2016,0(14):81-81.
被引量:1
2
仲淑敏.
青铜文物的保护方法[J]
.中国博物馆,2000(4):86-88.
3
马品彦.
千年文明耀古今──《哈密古代文明》图册评介[J]
.西域研究,1998(1):111-111.
4
万俐.
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J]
.东南文化,2000(1):121-124.
被引量:2
5
浙江省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6,8(1):64-64.
6
孙晓强.
木质箱柜对青铜文物的腐蚀影响[J]
.中国博物馆,1995(3):81-85.
被引量:1
7
莫鹏.
中国青铜文物修复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J]
.中国博物馆,1999(3):89-96.
被引量:7
8
夏建建.
武博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结项验收[J]
.武汉文博,2016,0(3):64-64.
9
贵刊是否还有创刊号[J]
.家电大视野,2010(1):127-127.
10
王紫林.
省领导重视,江西文物工作出现新局面[J]
.南方文物,2004(1):99-102.
被引量:1
青年与社会(下)
201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