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骨法用笔”中“骨”的内涵探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骨法用笔”是中国书画笔墨精神一贯秉承的重要信条。以“骨”为“法”是特有的民族审美现象,它关联着中国人深层的文化认知结构。古人从甲骨文“ ”(骨)中得到笔画“骨形”的形象认知,参悟其中刻画的顿挫之感,将“骨势”、“骨力”运用于中国书画用笔,追求“骨质”、“骨趣”的形态美学;同时,先民也从“骨”的精神象征意义中发展出了“骨法”的人物品藻,最终在画论中形成了尚“骨”为刚的正直健康的品评风气。“骨法用笔”是中国特有的宇宙哲学观、生命观和认识观,也是中国人文化认知实践的结果,更是文化生命意识主导的艺术表现观的结晶。
作者 杨小晋
出处 《文教资料》 2015年第15期71-72,共2页
基金 校级教改项目“视觉文化艺术教育(VCAE)下高师国画人物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张树国,点注.礼记[M].青岛出版社,2009:216.
  • 2春秋·李耳,著.若愚,编著.道德经[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7,300.
  • 3王充论衡.上[M]“骨相篇”.大中书局,1933:41.
  • 4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卷三十三.
  • 5魏·刘劭撰.马骏骐,等译注.人物志全译修订版[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1.
  • 6宋·韩拙,撰.韩氏山水纯全集[M].商务印书馆,1960:8.
  • 7林若熹.没骨的现代意义[J].美术观察,2004(4).[14]王伯敏,辑录.黄宾虹画语.第35页.黄宾虹.古代人物画的勾勒方法.美术座谈.1953(8).
  • 8林若熹.没骨的现代意义[J].美术观察,2004(4):38-44. 被引量:10
  • 9王伯敏,辑录.黄宾虹画语.,.第35页.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