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性海渊源》对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批判及其思想特色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代来华传教士花之安所著《性海渊源》一书采取多重视角及评价标准,对中国古代人性论进行了系统的评论。其基本立足点是劝说中国人"归本于上帝",但与一般近代来华传教士一概否定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做法不同,它基本肯定孟子的性善论,并以孟子的性善论及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及知识,全盘否定宋代理学家的人性论。《性海渊源》对基督教的某些基本观念作了调适,对中国传统人性论及价值观作了一定的"让步",体现了两种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涵化"现象。在这种"涵化"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对中国人性论的新认识。
作者 武占江
出处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3,共7页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基金 河北经贸大学重点立项课题"西方传教士与近代中西伦理观的交流与冲突"(项目批准号:2013KYZ0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万国公报>与近代中西伦理思想的交流与冲突研究"(项目批准号:14BZX093)前期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林乐知:《分致各报馆书》《万国公报》92册(16340).
  • 2花之安:《性海渊源》,《清末民初报刊丛编之四·万国公报》,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影印本,第61次.
  • 3胡卫青:《中西人性论的冲突:近代来华传教士与孟子性善论》,《复旦学报》,2000年第3期.
  • 4花之安,《性海渊源》自序,《清末民初报刊丛编之四·万国公报》,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影印本,第53次.
  • 5《晏教师辩劫余子条议》,《清末民初报刊丛编之三·教会新报》,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版,第86页.
  • 6宋·张载:《正蒙·太和》,《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
  • 7东方朔.“可以而不可使”——以荀子《性恶》篇为中心的诠释[J].邯郸学院学报,2012,22(4):5-16. 被引量:4
  • 8《广学会第六年纪》,《清末民初报刊丛编之四·万国公报》,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影印本,第60次.
  • 9《仁学》,蔡尚思、方行编:《谭嗣同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37页.
  • 10安然.解析跨文化传播学术语“濡化”与“涵化”[J].国际新闻界,2013,35(9):54-6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20

  • 1李彬.谈acculturation和enculturation的汉语译名[J].世界民族,1988(1). 被引量:1
  • 2廖名春.荀子人性论的再考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32(6):70-76. 被引量:17
  • 3何新、王均、石夫、杨再立《中外文化知识辞典》,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 4方维规.《历史语义学与概念史》,收录于冯天瑜等主编《语义的文化变迁》.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2页.
  • 5陈国明,安然(2010).《跨文化传播关键术语解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6蒋广学,朱剑(编)(1990).《世界文化词典》.长沙:湖南出版社.
  • 7铃木贞美(2007).东亚学艺概念编成史及其研究方法.载冯天瑜(编),《语义的文化变迁》.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8马国泉,张品兴,高聚成(编)(1992).《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9Barnett, H., Broom, L., Siegel, B., Vogt, E. & Watson, J. (1954). Acculturation: an exploratory formulatio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56 (6), 973-1002.
  • 10Berry, J. (1990). Psychology of acculturation. In J. Berma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共引文献56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