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铅胁迫对日本免疫相关指标及组织蓄积的影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将日本暴露于不同浓度(0、0.025、0.05、0.5、1.0、2.5、5.0 mg/L)醋酸铅中,于处理后0、1、3、5、7、10、15、30 d取血,测定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并于胁迫30 d测定鳃、肝胰腺、肌肉、卵巢中的铅含量,以研究铅胁迫对日本免疫能力及组织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铅胁迫下,日本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增强后减弱趋势,且中高浓度铅胁迫对抗氧化酶活性的诱导速度比低浓度快。胁迫30 d,除0.025 mg/L组外,各试验组2种酶活性均显著弱于对照组,且与铅胁迫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0.025 mg/L组丙二醛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他各试验组丙二醛含量呈2种变化趋势,即0.05、0.5、1.0 mg/L组先升后降再升,2.5、5.0 mg/L组持续上升。胁迫15 d,除0.025 mg/L组外,各试验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铅胁迫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铅在日本体内的积累以鳃和肝胰腺较多,而卵和肌肉在5.0 mg/L铅胁迫下仍仅有微量蓄积。鳃和肝胰腺中铅含量与胁迫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浓度效应(P<0.05)。可将日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以及鳃、肝胰腺铅含量的长期变化作为铅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36-339,共4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江苏省高等学校水产类重点专业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编号:550901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2

二级参考文献223

共引文献33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