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被期待的大国角色——新时期中国国际地位角色探析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国际角色理论出发可以认识到,角色定位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国际角色应随着世界秩序的变迁而做出调整。由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快速提升,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的结构性变化引起了当今世界的关注,并产生对中国国际角色的多重复杂预期,甚至引发了中国国际角色的身份困境。对此,我们首先需要冷静分析,从基本理论出发,厘清国际角色定位的主客观因素,辨析当前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结构性位置;与此同时,应当寻求发展目标与国际角色的合理对接,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力。
作者 印言蹊
出处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92,共11页 International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秦亚青.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革[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27(1):1-13. 被引量:74
  • 2博莹:"对'大国'一词,中美所用英语为何不同",载《人民日报》2013年6月20日.
  • 3Kal Holsti,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s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114, nol 3, 1970, pp. 1240-1447.
  • 4David A. Lake, Hierarch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1, pp.148-150.
  • 5郭树勇:《国际体系与中国软力量》,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第44.47页.
  • 6Philippe G Le Prester, Role Quest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Foreign Policies in Transition, Montreal: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45-246.
  • 7Merton. R, "The Role-set: Problems in sociological theory", in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1957, Vol. 172, p. 106.
  • 8林利民.如何认识国际秩序(体系)及其转型?[J].现代国际关系,2014(7):42-43. 被引量:5
  • 9Hans-Georg Gadamer, "The Problem of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in Interpretive Social Science: A Reade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p. 107.
  • 10[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美]布兰特·斯考克罗夫特著,姚芸竹译:《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页.

二级参考文献8

  •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92..
  • 2秦亚青.《世界政治的文化理论:文化结构,文化单位与文化力》,载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第168-179页.
  • 3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第41页.
  • 4亨利·基辛格.《大外交》[M].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
  • 5F. G. Bailey, ed. , Gift and Poison : The Politics of Reputa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71.
  • 6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下册[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页.
  • 7秦亚青.《权力政治与结构选择》,载《权力·制度·文化》(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研究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 8王学东.国家声誉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J].国际政治科学,2005(1):106-131.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114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