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延安女作家群创作中集体与边缘的双重叙事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延安女作家的精神结构中,启蒙、革命、阶级、女性等多种身份与多重话语的纠缠与碰撞,使得她们的写作实践具有不可化约的复杂性:一方面,她们在创作中自觉弱化自身的女性立场以服膺时代与革命的需要,构成了一种集体性的"被压抑的女性叙事"现象;另一方面,性别体验与身份认同又使得她们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中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与文化困境,文本内含着更为复杂的蕴意和多重阐释的空间。
作者 赵学勇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135,共8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批准号:11&ZD113)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赵学勇.天地之宽与女性解放——延安女作家群述论[J].中国社会科学,2013(7):162-180. 被引量:7
  • 2丁玲.《生活、思想与人物》,《丁玲全集》第7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34页.
  • 3草明.《今天》,《草明文集》(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第389页.
  • 4毛泽东.《妇女们团结起来》,引自《延安市妇女运动志》,《延安市妇女运动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5、296页.
  • 5陈学昭.《延安访问记》,引自《延安访问记》,陈学昭著,朱鸿召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114页.
  • 6白朗.《孙宾和群力屯》,《白朗文集》(1),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150页.
  • 7黄丹銮.寻找丁玲“自己的声音”——重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女性视角[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9):40-48. 被引量:8
  • 8朱鸿召.延安男女[J].文史博览,2004(10):46-47. 被引量:1
  • 9杨团《(思痛录>成书始末》,引自《思痛录·露莎的路》(修订本),韦君宜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200页.

二级参考文献24

  • 1刘悦清.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J].中共党史研究,1995(5):54-58. 被引量:12
  • 2丁玲.《关于立场问题我见》..《丁玲全集》第7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 3贾奋然.《女权主义批评》,邱运华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7页.
  • 4王雪瑛.《论丁玲的小说刨作》[J].上海文论,1988,.
  • 5丁玲.《谈自己的创作》,《丁玲全集》第7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7页.
  • 6丁玲.《致陈明》,《丁玲全集》第11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页.
  • 7丁玲.《从正定到哈尔滨一九四八年六月十四日至七月二十六日》,《丁玲全集》第12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7页.
  • 8王增如.《深挚的爱-新发现的冯雪峰致丁玲的信》[J].丁玲研究,2010,.
  • 9汉斯·罗伯特·尧斯.《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读者反应批评》,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58页.
  • 10[2][4][9]B10[11][12][13][15]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第192页,第194页,第189页,第193页,第195页,第202页,第197页,第189页.

共引文献16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