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唐前诗思方式的两大变革及其文学呈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兴与物感都是源于人类的自然审美观念,在诗思方式上,它们都有感物抒情的特点。从东汉末的《古诗十九首》开始,兴的作用从《诗经》的触物起情发展为兴寄,成为更有意味的诗思方式。同时,"建安七子"的诗歌也表现出强烈的物感意识。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兴寄与直寻的诗思方式得到人们的推崇与实践。这种发展变化,可以从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事实得到印证。
作者
兰寿春
郭丹
机构地区
龙岩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6-192,共7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兴
物感
诗思方式
兴寄
直寻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宋·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
范晓民.
先秦至六朝比兴说述略[J]
.河南社会科学,2001,9(5):66-69.
被引量:3
3
兰寿春.
“物感”理论在魏晋南北朝的传承与发展[J]
.文艺评论,2011(6):21-25.
被引量:2
4
张节末.
比兴、物感与刹那直观——先秦至唐诗思方式的演变[J]
.社会科学战线,2002(4):110-117.
被引量:26
5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船山全书》,岳麓书社,1993年版,第798页.
6
朱自清.《诗言志辨》,《朱自清说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二级参考文献
3
1
赵玉玲,秦熠群.
信息披露监管的博弈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8(8):59-60.
被引量:2
2
黎仁华.
谈谈会计报表粉饰的审计策略[J]
.财会月刊(合订本),2002(2):30-31.
被引量:32
3
马永义.
对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一些思考[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5):34-35.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
37
1
王子健.
乡村风物书写与现代视觉经验——论何植三乡村小诗的“现实感”及其现代意义[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4):285-298.
2
杨柏岭.
王国维“直观”说与“托兴”象征的填词新实践[J]
.文艺理论研究,2021(2):179-192.
被引量:2
3
王红.
侗族古歌创作观念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21(1):137-142.
被引量:1
4
张节末.
纯粹看与纯粹听——论王维山水小诗的意境美学及其禅学、诗学史背景[J]
.文艺理论研究,2005(5):33-41.
被引量:13
5
张节末.
中国诗学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以中古诗歌运动中比兴的历史命运为例[J]
.文艺研究,2006(6):17-28.
被引量:6
6
张锡坤,窦可阳.
中国古代的“象思维”——兼评王树人新著《回归原创之思》[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6):116-124.
被引量:6
7
黄丽.
“兴”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兴起之功[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3):73-75.
8
詹冬华.
时间视域中的山水诗境——以中古为中心[J]
.贵州社会科学,2008(3):67-75.
9
徐承.
现象学的借用与背离——叶维廉诗学观析论[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2):100-104.
10
朱建锋.
唐代山水诗自然审美研究概观[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127-130.
1
周啸天.
再论比兴[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4):1-4.
被引量:1
2
韩国良.
“兴”意综述——从“兴”的本义谈起[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27-33.
被引量:1
3
范婷婷.
从“断肠”意象看李商隐诗歌的深情苦语[J]
.北方文学(下),2014,0(4):40-40.
4
钟仕伦.
内外相感:《文选》“物色”赋发微[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1):1-7.
被引量:3
5
唐超.
浅谈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J]
.北方文学(下),2011(10):51-52.
6
李艳辉.
“兴”之“全无巴鼻”说再讨论[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5(5):46-48.
7
杨青芝.
论《诗经》比兴物象的农耕特征[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3):47-49.
8
金五德.
朱熹诗中的情愫[J]
.黄山学院学报,2004,6(4):32-36.
被引量:2
9
王建国.
论孙绰的文学贡献[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5):50-54.
被引量:2
10
杨博.
《诗经》中“比”“兴”分类的诠释[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4):91-92.
东南学术
201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