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道德态度养成的机制与路径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德态度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的。道德态度的养成贯穿于道德养成的全过程,它不仅是道德价值观养成的必由之路,还是认知养成、情感养成和行为倾向养成协调一致的结果。道德态度的养成要经过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以及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的复杂变化方能实现。在道德态度养成的实践中,要营造个体良好的生活环境,并将外在环境营造与内在能动性调动相结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将长期性培养与阶段性提升相结合;要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将普遍性引导与针对性实践相结合。
作者 杨宇辰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6-101,共6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个体道德态度养成的机制与路径研究"(15YJC710026)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道德态度养成的机制及现实路径研究"(14KS15)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下的道德态度培育研究"(2014SY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高玉萍.道德态度释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2):129-130. 被引量:3
  •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廖申白译注.《尼各马可伦理学》[M].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90,173,188,176,175,172页.
  • 3[美]菲斯克·泰勒:《社会认知--人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张庆林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1页.
  • 4张燕.道德心理许可:道德重建新视野[J].求实,2013(6):36-38. 被引量:5
  • 5郭毅然.道德态度论纲[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22-25. 被引量:4
  • 6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5页.
  • 7[美]罗尔斯 何怀宏 何包钢 廖申白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6页.
  • 8杨宇辰,吴瑾菁.人际参考:个体道德态度转变的重要因素[J].中州学刊,2014(7):108-113. 被引量:2
  • 9明·刘默:《菜根谭》,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第218页.
  • 10[法]爱尔维修:《精神论》,杨伯恺译,辛垦书店,1928年,第116页.

二级参考文献7

  • 1苏珊·桑塔格.关于他人的痛苦[M].黄灿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 3马向真.道德态度及其转变[J].学术研究,2007(8):43-46. 被引量:11
  • 4[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5Merritt A, Effron DA, Monin B. "Moral Self - Licensing: When Being Good Frees Us to Be Bad" [J].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2010, (4) :344 - 357.
  • 6Darley, J. M. By Stander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ies.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Washington.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Journals Department, 1968, p.378.
  • 7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伦理学》编写组.《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170 页.

共引文献47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