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战”叙事解禁和普世主义良知——论近二十年欧美“二战”记忆和“二战”电影叙事的解禁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Unbanning of Films of WWⅡ and Universalistic Conscienc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七十年来,欧美社会反思"二战"的"记忆"长期聚焦德国纳粹罪责,形成有遮蔽并置留了禁忌的"记忆文化"。冷战结束后,在社会代际变迁和民族和解诉求的语境中,欧洲各国逐渐正视这些被遮蔽的次生罪恶。欧美电影的"二战"叙事折射并参与着这场"历史记忆"的变迁,曾经是控诉纳粹加歌颂英雄的简单化美学,如今渐趋还原"二战"复杂真相的解禁讲述。本文以欧美社会"二战"记忆文化为背景,依据近百部影片文本,对比以往,梳理近二十余年这些解禁话题,并指出解禁叙事更亲艺术以人为本之性,也丰富着"二战"叙事的反思美学,建构着超越惩罚和复仇的普世臻善境界。
作者 杨慧
机构地区 北京电影学院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93,共10页 Contemporary Cinem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德】安特·鲍尔康泊《民族记忆和欧洲纪念文化的产生:二战后德国与邻国曲折的和解之路》,载《二战后历史反思与和解》,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协调中心系列丛书,第6册,北京,2011年,第38-45页.
  • 2李工真Ⅸ对纳粹极权主义与德国历史最早的反思》,同(2),第20-21页.
  • 3【美]克劳斯·费舍尔《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NaciGermany,A^kWHistrory),余江涛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643页.
  • 4[美】丹尼尔·乔纳戈德哈根《希特勒的志愿行刑者》,贾宗谊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 5此段参阅【德】安特·鲍尔康泊《有争议的记忆:1945年以来欧洲对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战争的回忆》,帕德博尔:费迪南·舒尼西出版社2012年版,第323-371页.
  • 6[德】D·库尔布罗悌《德国电影的奇迹:纳粹总是更好》,汉堡:康科雷特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9页.
  • 7【德】莱茵霍尔德·施罗茨《被过滤的路德》,载人道主义通讯社,电子版,2011,11.09,http://hpd.de/node/12276}.
  • 8【英】弗·卡斯顿(F.L.Casten)《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周颖如、周熙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 9【美]·阿伦特《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伦理的现代困境》.孙传钊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113页.
  • 10【法】阿伦·雷乃导演《夜与雾》,1955年制片,1960年公映.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63

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