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唐代西北方音中的于母字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唐代西北音中于母字按照开合口发生分化,合口读[?w-],开口字在慧琳音义中尚未和以母合流,而在晚唐五代汉藏对音材料中,于母开口和以母合流。
作者
李建强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2,共6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敦煌文献中的藏文咒语对音研究"(15XNL014)"
关键词
西北音
于母
分化
分类号
H11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18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4
1
高田時雄,1988.《敦爆資料による中国語史の研究--九·十世紀河西の方言),東京都:創文社.
2
黄笑山.
《切韵》于母独立试析[J]
.古汉语研究,1997(3):7-14.
被引量:12
3
瞿霭堂、劲松.《藏文的语言文字学基础》,《中国语言学》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
瞿霭堂,劲松.
《音势论》和藏文创制的原理[J]
.民族语文,2011(5):15-25.
被引量:6
5
刘广和,2002.《不空译咒梵汉对音研究》,刘广和著.《音韵比较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6
刘广和,2004.《南朝梁语声母系统初探》,董琨、冯蒸主编.《音韵论丛》,济南:齐鲁书社.
7
施向东.
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和唐初中原方音[J]
.语言研究,1983,3(1):27-48.
被引量:77
8
施向东,1999.《鸠摩罗什译经与后秦长安音》,《芝兰集》编委会编.《芝兰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9
施向东,2004.《北朝译经反映的北方共同汉语音系》,董琨、冯蒸主编.《音韵论丛》,济南:齐鲁书社.
10
王青山.
古藏文札记[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0(1):49-5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桑德.
略论古印度梵语文化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J]
.中国藏学,2005(4):92-101.
被引量:11
2
瞿霭堂.
藏语动词屈折形态的结构及其演变[J]
.民族语文,1985(1):1-15.
被引量:20
3
王尧.
藏文[J]
.民族语文,1979(1):71-75.
被引量:7
4
格桑居冕.
藏文字性法与古藏语音系[J]
.民族语文,1991(6):12-22.
被引量:9
5
《藏文的语言文字学基础》.
6
瞿霭堂、劲松.《藏文的语言文字学基础》,《中国语言学》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7
色多五世罗桑崔臣嘉错.《藏文文法根本颂色多氏大疏》.民族出版社,1957年.
8
《藏文的语言文字学基础》,《中国语言学》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9
《藏文文法根本颂色多氏大疏》.
10
才让太.
佛教传入吐蕃的年代可以推前[J]
.中国藏学,2007(3):3-8.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18
1
宋兆祥.
《切韵》前后南北方汉语的蟹摄三四等韵——以闽语为视角进行观察和讨论[J]
.语言学论丛,2019(2):212-245.
被引量:1
2
趙庸.
S.388《字樣》反切對《切韻》的研究價值[J]
.唐研究,2022(1):125-137.
3
王卉.
清末官话教材《官话类编》的词汇特点及其汉语史价值[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25-28.
4
马会丽,马君花.
《岛夷志略》“喃■哩”音韵研究[J]
.汉字文化,2020,0(5):25-28.
被引量:1
5
马冬梅.
析虞模与尤侯韵的拟音[J]
.汉字文化,2019,0(21):97-99.
6
李建强.
《涅槃經》三個譯本e、ai字母對音透露出的語言文獻問題[J]
.汉语史学报,2021(2):7-23.
7
李福言.
論《玄應音義》方言異讀中異攝韻類異讀的層次與性質[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0(1):106-116.
8
孫凱,杜小鈺.
漢語方言"脖子"義詞形的地理分布及其解釋——兼論語素"脖"的來源問題[J]
.汉语史学报,2022(1):252-277.
9
郑伟.
“匣入喻三”与南朝江东方言[J]
.语言学论丛,2018,0(1):32-53.
被引量:3
10
于建松.
早期韵图与三十六字母关系探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3):85-8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2
1
周大璞.
《敦煌变文》用韵考(续一)[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9,33(4):28-36.
被引量:11
2
聂鸿音.
粟特语对音资料和唐代汉语西北方言[J]
.语言研究,2006,26(2):22-26.
被引量:17
3
徐朝东.
敦煌韵文中阴入相混现象之考察[J]
.语言科学,2011,10(4):420-427.
被引量:15
4
黎新第.
入收声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应已趋向消失——敦煌写本愿文与诗集残卷之别字异文所见[J]
.语言研究,2012,32(3):35-41.
被引量:14
5
马超,邹芙都.
西周金文所见姬姓婚姻及相关问题述论[J]
.历史教学问题,2018(6):9-17.
被引量:4
6
邵荣芬.
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J]
.中国语文,1963(3):193-217.
被引量:104
7
张金泉.
敦煌曲子词用韵考[J]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1(3):102-117.
被引量:14
8
苏航.
“汉儿”歧视与“胡姓”赐与——论北朝的权利边界与族类边界[J]
.民族研究,2018(1):92-109.
被引量:6
9
王小甫.
宇文泰“关中化”政策及其对华夏文化发展的影响[J]
.民族研究,2018(5):86-98.
被引量:4
10
黎新第.
唐五代西北方音中的微、日二声母——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所见[J]
.中文学术前沿,2011(1):14-1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邓强.
晚唐五代西北方音的轻唇音声母再论——基于《敦煌变文校注》《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的量化考察[J]
.语文研究,2020,0(1):51-59.
2
苏航.
宇文氏祖炎帝考——补论西魏周制改革的历史意义[J]
.民族研究,2020(3):90-99.
被引量:4
3
邓强.
晚唐五代西北方音云、以、影三母的关系[J]
.语言研究,2021,41(2):90-9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何玉红.
法律分析·政治解释·文化构建——“故事”研究的三种路向[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6):130-138.
被引量:5
2
赵永磊.
制造“周制”:北周蜡祭的构建理路发微[J]
.中国史研究,2022(3):117-135.
被引量:5
3
陈鹏,蒋晓斐.
北朝炎黄祖先记忆与“中华”认同[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8):17-25.
被引量:4
4
黄谷甘,黄杰晟.
毛泽东律词吟啸用韵赏论——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三十周年而作[J]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3,44(5):103-112.
5
赵永磊.
攀附“周制”:北周祖宗的择定及其庙制的构建[J]
.文史哲,2024(5):51-65.
1
史淑琴.
敦煌汉藏对音中部分溪母字读见母音的现象[J]
.南开语言学刊,2013(1):89-94.
2
李超.
《韻學驪珠》南北音比較[J]
.汉语史学报,2015(1):149-158.
被引量:1
3
李培元,赵淑华,刘山,邵佩珍,来思平.
编写《基础汉语课本》的若干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4):140-156.
被引量:7
4
周赛华,舟人.
近代北音音韵文献《音泭》述要[J]
.古汉语研究,2004(3):13-18.
被引量:4
5
胡豫洁.
《南北方音》北音(北京音)的入声归调初探[J]
.汉字文化,2013(2):67-71.
6
陈泽平.
《闽音正读表》的官话音系[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2-86.
7
陈宁.
《诗词通韵》研究[J]
.语言学论丛,2013(2):274-296.
8
庄莉.
《南北方音》南音简介与几个声母问题的讨论[J]
.汉字文化,2013(1):52-57.
9
张子英.
“磁”“瓷”同用考[J]
.老年健康,2004(3):35-35.
10
高龙奎.
《音韵辑要》中的南北音差别[J]
.语言科学,2007,6(4):100-106.
被引量:2
古汉语研究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