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歌之“用”——论抗战时期北方根据地的新民歌搜集活动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抗战时期的延安被称为“歌的城”。吴伯箫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有一篇题名为《歌声》,其中这样写道:“我以无限恋念的心情,想起延安的歌声来了。”吴伯箫初到延安时任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秘书长,而后在边区政府教育厅工作。文章中所忆及的印象深刻的场景,多为合唱场景,比如,“最喜欢千人、万人的大会上,一个指挥用伸出的右手向前一指,
作者
刘卓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31,共7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新民歌
“用”
搜集
北方
陕甘宁边区
边区政府
吴伯箫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0
1
《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
《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第579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3
李清宇、苏林、瞿维.《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第575、582页.
4
《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07页.
5
袁盛勇.
“党的文学”:后期延安文学观念的核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3):1-25.
被引量:33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委员会编《朱德选集》第74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
.《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M].,.第351页.
8
王真《记顾颉刚先生领导下的通俗读物编刊社》,见王煦华编《顾颉刚先生学行录》,中华书局2006年版.
9
何其芳《从搜集到写定》,《何其芳文集》第4卷第148、149、14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10
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M].北京出版社,1980..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列宁.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J]
.编辑之友,1982(4):21-25.
被引量:17
2
袁盛勇.
“民族形式”论争的历史性回顾与反思[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5):49-54.
被引量:3
3
袁盛勇.
民族主义:前期延安文学观念形成的最初动力和逻辑起点[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1):48-52.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41
1
尹威.
“政治—情感”的纠葛与调适——论延安文学后期的“新方言意识”[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4):199-210.
2
袁盛勇.
民族—现代性:“民族形式”论争中延安文学观念的现代性呈现[J]
.文艺理论研究,2005(4):2-9.
被引量:14
3
杨敏.
公民参与、群众参与与社区参与[J]
.社会,2005,25(5):78-95.
被引量:246
4
谭天,赵书波.
延安时期美术家权益状态研究[J]
.美术观察,2005(9):88-90.
被引量:3
5
王富仁,朱鸿召,袁盛勇.
反思与重启:延安文学及其研究的当代性(专题讨论)[J]
.学术月刊,2006,38(2):98-101.
被引量:17
6
袁盛勇.
直面与重写延安文学的复杂性[J]
.学术月刊,2006,38(2):104-106.
被引量:6
7
袁盛勇.
重新理解延安文学[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5):88-93.
被引量:5
8
袁盛勇.
集体创作与后期延安文艺戏剧作品的形成——以《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的创制为中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3):124-141.
被引量:5
9
胡玉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述评[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6):100-103.
被引量:2
10
袁盛勇.
论延安文学观念中悲、喜剧意识的嬗变[J]
.文学评论,2007(3):34-39.
同被引文献
34
1
高丙中.
凝视世界的意志与学术行动--海外民族志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意义[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2-6.
被引量:34
2
李资源.
论抗战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7(4):1-8.
被引量:8
3
段友文.
人民口碑文学中的太行山抗战史——论左权抗战民歌[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3):120-125.
被引量:4
4
刘铁梁.
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几个阶段[J]
.民俗研究,1998(4):81-89.
被引量:22
5
费孝通.
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80(1):147-162.
被引量:462
6
周巍峙.
修筑中华民族宏伟壮丽的“文化长城”——谈十大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任务[J]
.文艺研究,1993(2):51-55.
被引量:5
7
刘铁梁.
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42-48.
被引量:109
8
宋克仁.
晋察冀边区的抗战民歌[J]
.党史文汇,1995(3):30-31.
被引量:2
9
朱小敏.
论抗战时期大后方民歌民谣之兴盛及缘由[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4-21.
被引量:3
10
周锡银,郎维伟.
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J]
.西藏研究,2005(3):1-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邓苗.
中国近现代民俗研究的民众立场--一种超越民俗学的视角[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6):102-111.
被引量:5
2
王文龙.
中国抗战民歌研究综述[J]
.中国民族博览,2023(14):118-120.
3
左安秋.
民歌改造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抗战动员[J]
.民族文学研究,2024,42(1):37-49.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向振.
中国民俗学研究2021年度报告[J]
.民间文化论坛,2022(2):20-33.
被引量:1
2
谌洪川.
黔东南苗绣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
.艺术科技,2022,35(1):76-78.
3
潘珍珍.
民俗文化在民俗特色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2,24(3):46-50.
被引量:1
4
付雅雯,梁惠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族人生礼仪服饰研究综述[J]
.丝绸,2022,59(10):139-148.
被引量:1
5
邓苗.
民俗人与当代中国民俗学的人性书写[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3):122-131.
被引量:1
1
谈乐炎.
《小二黑结婚》真相[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0(17):5-5.
2
景月.
“小二黑”的结局是悲剧[J]
.山西老年,2013(4):21-21.
3
刘煜,王文海.
“骆驼”的故事[J]
.党风与廉政,2000(8):18-19.
4
萧耘.
我的“延安情结”(二)[J]
.前进论坛,2002,0(7):32-34.
5
王德才.
歌声[J]
.诗潮,2016,0(12):68-68.
6
向卫国.
极地徘徊:论昌耀早期诗歌的意义[J]
.当代文坛,2002(3):41-43.
被引量:5
7
张龙福.
淳厚朴素见风华──试谈吴伯箫回忆延安生活的一组散文[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14(3):1-4.
8
李利霞.
艾青与延安文艺的新融合[J]
.榆林学院学报,2011,21(5):49-51.
9
贺逸秋.
一张照片引起的回忆[J]
.传记文学,2000(2):22-25.
10
张玉田.
永远的百灵——记河北影视家协会秘书长汪帆[J]
.当代电视,2005(12):52-53.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