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也谈“V诸于X”形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V诸于X"这种表述形式,有人认为有语病,也有人对它作了不同解释。文章从考察文言虚词"诸"的多义性入手,认为"诸"有"之"义,"V诸于X"义同"V之于X","诸于"连用没有语病。
作者
吴小萱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9期107-108,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V诸于X”
诸于
诸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李聿.
V诸于N:一种典型的语病[J]
.阅读与写作,2001(7):8-9.
被引量:1
2
张谊生.
试论叠加、强化的方式、类型与后果[J]
.中国语文,2012(2):128-138.
被引量:44
3
徐流.
文言兼词“诸”与仿古句式“公诸于世(众)”[J]
.语文建设,1998,0(8):10-11.
被引量:3
4
应利.
“诸于”连用有语病吗?[J]
.语文学习,2006(12):49-4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王灿龙.
说“VP 之前”与“没(有)VP 之前”[J]
.中国语文,2004(5):430-439.
被引量:31
2
刘卫宁.
宋元明时期叠加式判断句的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05(2):153-155.
被引量:3
3
刘丹青.
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J]
.语言研究,2001,21(2):71-81.
被引量:237
4
刘志生.
试论近代汉语中的叠加式词语模[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2):114-116.
被引量:4
5
沈家煊.
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在复旦大学“望道论坛”报告述要[J]
.修辞学习,2006(5):1-4.
被引量:138
6
王淼.
两种常见动词叠加格式分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1):111-113.
被引量:3
7
石锓.
从叠加到重叠:汉语形容词AABB重叠形式的历时演变[J]
.语言研究,2007,27(2):99-105.
被引量:16
8
王海棻.六朝以后汉语叠加现象举例[J].中国语文,1991,.
9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10
方梅.
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主语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J]
.中国语文,2008(4):291-303.
被引量:132
共引文献
45
1
史秀菊.
山西方言程度副词的框式结构[J]
.语言研究集刊,2023(1):185-202.
2
张谊生.
介词叠加的方式与类别、作用与后果[J]
.语文研究,2013(1):12-21.
被引量:18
3
王春辉.
汉语的让步条件句[J]
.语言科学,2013,12(2):130-142.
被引量:18
4
冯桂容.
“公诸于众”与语言的叠架形式[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4):250-250.
5
崔云忠,何洪峰.
“从”的介词化及其发展[J]
.殷都学刊,2014,35(1):77-84.
被引量:9
6
胡承佼.
现代汉语叠加式描摹结构探析[J]
.汉语学习,2014(3):33-42.
被引量:5
7
何洪峰,崔云忠.
汉语次生介词[J]
.语言研究,2014,34(4):37-46.
被引量:9
8
张宝.
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1):23-25.
9
胡承佼.
“一般”的助词化及其主观描摹功能[J]
.汉语学习,2015(2):24-33.
被引量:4
10
王用源,周亚琳,车易嬴.
谓词后介词的强化和零形化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2):22-24.
被引量:1
1
孙业礼.
“思接千载”——读江泽民关于学习历史的论述[J]
.党的文献,2005(5):92-93.
2
田才高.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探微[J]
.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2010,0(1):36-39.
3
侯政.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要”和“义”[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2):131-132.
4
王树人.
名人轶事[J]
.语文天地(初中版),2003(3):26-27.
5
王洪波.
浅谈在高中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意识[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0(26):25-25.
6
本刊编辑部,周远行.
当名次变成一种隐私[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05(4):20-23.
7
朱立安.
义同性异的“与”的辨析方法[J]
.语文月刊,2008(5):30-30.
8
热依拉·艾山.
俄语教学与翻译[J]
.时代教育,2010(12):118-118.
9
曹莉.
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15(3):74-75.
被引量:3
10
管德禧.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J]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5(6):39-39.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