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帝道的学理建构与学说形成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帝道学说作为秦汉道家的政治理想,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学理源出于天帝为万物化育者的思想,经《庄子》对帝道学说进行阐释后,帝道学说以"体道者帝"为学说本核,并在《黄帝四经》中被论述为"道生法"。而其因循之论和无为之政,成为汉初黄老之治的学理基础。
作者 曹胜高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4-61,共8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建构与两汉文学格局的形成"(12YJC751005)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附录》,中华书局,1982,第566页.
  • 2曹胜高.“太一”考[J].洛阳大学学报,2002,17(3):26-29. 被引量:6
  • 3李凭.黄帝历史形象的塑造[J].中国社会科学,2012(3):149-181. 被引量:26
  • 4《诸子集成》第6册,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第351页.
  • 5《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道法》,文物出版社,1976,第1页.
  • 6《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大经·三禁》,第76页.

二级参考文献29

  • 1李凭.北魏离散诸部问题考实[J].历史研究,1990(2):42-52. 被引量:16
  • 2孙隆基.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J].历史研究,2000(3):68-79. 被引量:65
  • 3李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移民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整体升华[J].学习与探索,2007(1):202-207. 被引量:7
  • 4《顾颉刚读书笔记》卷1《纂史随笔三》“黄帝故事的演变次序”条,《顾颉刚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1页.
  • 5《顾颉刚读书笔记》卷16《史林杂识初编》“黄帝”条,《顾颉刚全集》,第407-408页.
  • 6陆懋德.《史学方法大纲》第3编第3章,《民国丛书》第61册,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影印本,第55页.
  • 7陆懋德.《评顾颉刚<古史辨>》,顾颉刚编.《古史辨》第2册,《民国丛书》第65册,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影印本,第384页.
  • 8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分论一第2章,《饮冰室合集》第12册《专集》之99,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49-50页.
  • 9顾颉刚.《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吕思勉、童书业编.《古史辨》第7册(上编),《民国丛书》第70册,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影印本,第47页.
  • 10《顾颉刚读书笔记》卷2《泣筒循轨室笔记五》“《史记》、《汉书》取舍之异”条,《顾颉刚全集》,第255页.

共引文献31

同被引文献58

  • 1胡厚宣.殷卜辞中的上帝和王帝(下)[J].历史研究,1959(10):89-110. 被引量:71
  • 2葛志毅.战国秦汉之际的受命改制思潮与封禅——对封禅礼形成的学术思想探源[J].学习与探索,2006(5):141-149. 被引量:9
  • 3班固:《汉书》卷60,《杜钦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673页.
  • 4许维通:《吕氏春秋校释》卷19,《用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523页.
  • 5许维适:《吕氏春秋校释》卷19,《为欲》,第534页.
  • 6许维通:《吕氏春秋校释》卷20,《召类》,第562页.
  • 7许维通:《吕氏春秋校释》卷12,《士节》,第262页.
  • 8王利器:《新语校注》卷上,《道基》,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0页.
  • 9《新语·明诫》:“君明于德,可以及于远;臣笃于义,可以至于大.”见王利器:《新语校注》卷下,《明诫》,第152页.
  • 10王利器:《新语校注》卷下,《本行》,第142页.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