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与台湾形象建构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媒体时代电影影像传播效果增强,使影片中的信息往往会误导民众对于客观现实的判断。在少有的还原真实事件的电影中,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较为出色,并且在影片中构建了台湾同时期的特有形象,然而当笔者有幸来到台湾牯岭街,发现影片的晦涩场景与现实街景的繁华截然不同,由此引发了本文对牯岭街地区的电影影像传播的研究探讨,根据电影中的影像资料,对比牯岭街地区的人文现状,找出影像与城市形象存在的差异性影响,总结出影像传播对于城市形象建构的影响。
作者 范文静
机构地区 宝鸡文理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9-61,共3页 Movie Literature
基金 宝鸡文理学院硕士启动费项目"电影影像传播与城市形象构建的差异性研究"(项目编号:ZK15061)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4

  • 1喻群芳.一个儒者的困境:杀人,或者衰老——杨德昌导演艺术论[J].当代电影,2003(1):86-91. 被引量:8
  • 2张错.凡人的异类 离散的尽头——台湾“眷村文学”两代人的叙述[J].中国比较文学,2006(4):49-62. 被引量:16
  • 3焦雄屏访问整理.《侯孝贤-我觉得民间是最有力气的》[J].四00击,1986,:66-66.
  • 4张大春.《威权与挫败-当代台湾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 5赵庆华《乡愁与离散--“眷村文学”在台湾》,参见张嫱《宝岛眷村》.
  • 6杨南倩《眷村少年杀人事件》,参见张嫱《宝岛眷村》.
  • 7梁良《眷村》,《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7月21日,.
  • 8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台湾二鱼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版,.
  • 9苏伟贞《眷村的尽头》,参见苏伟贞主编《台湾眷村小说选·序》.
  • 10[法]吉尔·德勒兹(GillesDeleuze)[著],谢强等.时间——影像[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