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环境下公共外交的“四化”新思路
被引量:1
摘要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主义中国历经改革开放以来长达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被历史性地推到国际舞台中央。
出处
《对外传播》
2015年第9期15-17,共3页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二级参考文献31
-
1[1]Tansley A G.The Use and Abuse of Vegetational Concepts andTerms[J].Ecology,1935,16(3):284-307.
-
2[2]Luhmarm N.The Differentiation of Society[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2:229.
-
3[4]林恩·马古利斯.生物共生的行星--进化的新景观[M].易凡,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6.
-
4[6]Ricklefs R E.Ecology[M].New York:Chiton Press,1979:12.
-
5[7]弗雷德里克·斯坦纳.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M].周年兴,李小凌,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
6[8]McHarg I.Human ecological plannig at Pennsylvania[J].Landscape planning,1981(8):109-120.
-
7[9]查尔斯·A·伯思鲍姆,罗宾·卡尔森.美国景观设计的先驱[M].孟雅凡,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
8[10]WCED.Our Common Futur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8.
-
9[11]Cans H J.The Urban Villagers:Group and Class in the Life of Italian-Americans[M].New York:Free Press of Glencoe,1962:53.
-
10叶海亚·R·伽摩利珀.《全球传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页.
共引文献73
-
1陈虹.从“媒介生态学”视角看“人肉搜索”现象[J].东南传播,2009(3):13-15. 被引量:1
-
2阳海洪,赵平喜.媒介生态学: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新路径[J].新闻界,2009(2):68-70. 被引量:13
-
3李艺晨.基于媒介生态环境的主持人评价体系建构设想[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57-59.
-
4郜书锴.中国特色的媒介生态学理论——邵培仁教授媒介生态学最新研究述略[J].东南传播,2009(10):4-6. 被引量:7
-
5曹文博.网络问政:民主与和谐媒介生态的构建[J].今传媒,2010,18(1):82-83. 被引量:10
-
6孙习成.传媒背景下作为国际传播者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09(31X):22-23. 被引量:2
-
7陈明红.信息生态系统中资源配置的博弈行为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9):17-22. 被引量:10
-
8刘清华.政治博客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112-115. 被引量:1
-
9龙韬.从公共领域角度看互联网在媒介生态中的作用[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11(5):80-82.
-
10李献惠.媒介生态视野下编辑活动的三个维度[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8):137-13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6
-
1管文虎.研究国家形象理论 展示东方大国形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1):106-107. 被引量:8
-
2郭树勇.论大国成长中的国际形象[J].国际论坛,2005,7(6):50-54. 被引量:37
-
3李正国.国家形象构建:政治传播及传媒影响力[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1):157-159. 被引量:24
-
4张昆,徐琼.国家形象刍议[J].国际新闻界,2007,29(3):11-16. 被引量:76
-
5常江,文家宝.BBC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传播策略及启示[J].对外传播,2014(8):55-57. 被引量:7
-
6何坤,李旭.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的路径转变——以CGTN“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报道为例[J].传媒,2017(18):75-77. 被引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