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动力障碍性疾病,而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是功能性便秘中最常见的类型。罗马Ⅲ便秘诊治标准将出口梗阻型便秘命名为功能性排便障碍[1]。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发病机制不明,病因十分复杂,可能与直肠和肛管的结构形态异常有关。主要包括直肠前突、直肠脱垂、盆底松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会阴下降综合征、内括约肌失驰缓综合征等。上述症候群可以相互影响导致便秘的发生。在上述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类型中,涉及到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有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以及直肠脱垂。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顽固性的排便困难:3~5 d 排便一次,有些患者甚至长达7~15 d;排便时间延长(30~60 min)、排便费力,无便意或虽有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少,伴排便不尽感,多数伴有肛门坠胀感,部分病人需辅助排便[2]。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要结合功能学与影像学检查,比如钡灌肠、纤维结肠镜、排粪造影、肛管直肠测压、肌电图、盆腔造影等检查,有利于综合评估和了解患者的胃肠道及盆底功能,为最佳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直肠前突修补、耻骨直肠肌离断术,以及直肠脱垂的手术等。
出处
《医学新知》
CAS
2015年第4期279-281,共3页
New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