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道德教育的使命与良心的生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德教育是传播道德知识、培养道德素质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实现社会道德建设最终目的的一种基本方法,所承担的使命是传释道德、培育良心。其中,传释道德只是道德教育的初级使命,培育良心才是道德教育的最终使命。良心是个人在道德方面的总体性心理反应机制,是个人所有理性和非理性的道德意识的集成物,具有直觉性、自律性和道义性的特点。良心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有无强弱之差异,这一状况源自个人后天的社会阅历和所受教育的程度,因而良心基本上是个人后天社会化的结果。道德教育培育个人良心,需了解良心在个人那里的五条内生路径,即自然的类道德倾向、种族文化遗传在个人身上刻下的道德文化密码、个人对现实人际关系的体味、宗教信仰和人生信仰的驱动、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于人的必要性和意义。其中,除人际关系状况是教育者所无法掌控的之外,其余路径则都是道德教育可资利用的。
作者 韩东屏
出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81-484,460,共4页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AdamSmith.Thetheoryofmoralsentiments[M].Oxford:ClarendonPress,1976:131.
  • 2包尔生.伦理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0.
  • 3邓玉梅.云南农妇绘出“达芬奇密码”[N].生活新报,2006-10-27.
  • 4肖雪慧等.守望良知[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81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