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热点事件非理性舆论中的网民心理探析——以“杭州飙车案”为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网络热点事件越来越受网民关注,同时非理性的网络舆论也相伴相生,网络非理性舆论与网民心理息息相关。通过分析研究"杭州飙车案"这一网络热点事件所引发的非理性舆论,可以总结归纳出宣泄心理、相对剥夺感、刻板效应、猜忌心理、匿名心理以及从众心理这几种典型的网民心理是产生网络非理性舆论的根源。
作者
肖晓雷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
出处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47-49,共3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关键词
“杭州飙车案”
网络非理性舆论
网民心理
分类号
D63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8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美]沃尔特·李普曼,阎克文,江红.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87.
2
杭州飙车案引发的思考[EB,0L].http://bbs.tianya.cvJpost-free一1564319-1.shtml.2009-05-13.
3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3.
4
谢新洲.
“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3(6):17-22.
被引量:92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陈力丹.
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J]
.国际新闻界,1998,20(Z1):84-90.
被引量:83
2
沃纳·赛佛林 小詹姆斯·坦卡特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63~264页.
3
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75页.
4
伊丽莎白·诺尔·诺伊曼.《大众观念理论:沉默的螺旋的概念》,载《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235页.
5
彭兰.《网络传播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44页.
6
约瑟夫·B·瓦尔特.《以电脑为媒介的传播:非人际性、人际性和超人际性的互动》,载《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443页、第413页.
7
崔倩,周葆华,刘芊.《网络上的沉默者和活跃者—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局域网(8net)BBS使用者为例》,www.mediachina.net
8
崔蕴芳,沈浩.《“沉默的螺旋”仍然在旋转》,《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9
刘海龙.《传播的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www.mediachina.net.
10
伊丽莎白·诺尔·诺伊曼著,翁秀琪译.《民意—沉默螺旋的发现之旅》,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版.
共引文献
108
1
王晗啸,张楚惠.
“双重意见气候”下社交机器人舆论干预影响研究——基于ABM仿真模拟沉默螺旋效应[J]
.新闻大学,2022(12):75-90.
被引量:4
2
钱培.
“沉默的螺旋”假说在网络空间中的局限性分析——以王石“捐款门”事件为个案[J]
.东南传播,2008(11):68-69.
被引量:5
3
陈力丹,谭思宇,宋佳益.
社交媒体减弱政治参与——“沉默螺旋”假说的再研究[J]
.编辑之友,2015(5):5-10.
被引量:24
4
朱春阳,张国良.
2003年中国传播学研究回顾[J]
.新闻大学,2004(8):3-9.
被引量:2
5
彭鹏.
网络舆论的功能及调控策略[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21(3):115-117.
被引量:34
6
李领国.
中国信保 “专家治司”显魅力[J]
.软件世界,2006(1):56-57.
7
夏学英,刘永谋.
层级与离散:BBS话语权力结构特征[J]
.兰州学刊,2006(10):173-175.
被引量:5
8
毕宏音.
网络舆情形成与变动中的群体影响分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70-274.
被引量:78
9
蒋宇.
“沉默的螺旋”与网络传播[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61-63.
被引量:8
10
华汝国,顾淑臻.
浅论“虎照事件”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J]
.昌吉学院学报,2008(2):81-8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
1
庞小佳,张大均,王鑫强,王金良.
刻板印象干预策略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2):243-250.
被引量:43
2
李小波.
网络时代和谐警民关系的困境与进路[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2):108-114.
被引量:13
3
吴永生.
警民关系的非对称性与警务监督[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5):101-109.
被引量:9
4
周春燕.
当前网络问题中网民心理问题分析[J]
.才智,2011,0(27):311-311.
被引量:1
5
李辉.
警察腐败感知对警民关系的影响机理分析——以X市为例[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4):124-132.
被引量:12
6
陈炳宇.
网络舆论社会心理分析——以王宝强婚变事件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8):336-336.
被引量:2
7
刘云静.
刻板印象对政府形象传播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J]
.领导科学,2012,0(10Z):22-24.
被引量:4
8
郭秋娟.
风险社会下的警民信任关系初探——以社会互动为视角[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9,31(2):61-6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江森.
网络舆论中的网民心理因素探究——以“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事件”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17,3(13):11-12.
被引量:1
2
徐云鹏,李辉.
新时代基层派出所和谐警民关系构建路径研究——基于杭州市的地方实践[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9,31(6):13-1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任迪,姚君喜.
外籍留学生“中国及中国文化印象”认知和评价的实证研究[J]
.当代传播,2018,0(2):50-55.
被引量:10
2
朱颂泽.
我国警民关系研究的发展演进、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0,32(3):108-115.
被引量:1
3
郭云超.
新时代警民协同条件的再审视--以社会互构论为视角[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3(3):48-54.
1
翟浩.
杭州飙车案中的自首情节之我见[J]
.法治论坛,2009(4):399-402.
2
李旖旎.
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辨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4):96-97.
3
王宇.
法律解释之必要性及其幅度限制——从杭州飙车案和成都醉驾案论[J]
.大众商务,2010(10):262-262.
4
林蓉.
“飙车”案后的几点思考[J]
.现代企业文化,2009(20):50-51.
5
刘海中.
群体事件中网络非理性舆论及其心理机制探讨[J]
.政法学刊,2014,31(6):81-85.
6
刘慧霞.
涉警网络舆情的网民心理探析[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3):25-27.
被引量:4
7
董石桃,蒋鸽.
微信协商:中国协商民主建设的新途径[J]
.党政视野,2016,0(5):42-42.
8
王晓会.
“杭州飙车案”的归入法定性分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2):104-105.
9
刘益飞.
在“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上应增强忧患意识[J]
.理论动态,2015,0(6):13-21.
10
陈思熠.
网络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探析[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6,17(5):34-36.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