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不同生育期防治麦蚜效果及防治关键期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为探索麦蚜农药减量防治技术,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分别研究了在小麦半穗期、扬花初期、扬花末期、乳熟中期一次性化学防治对麦蚜及其天敌种群以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扬花初期至扬花末期施药不仅能有效控制麦蚜种群为害,对减少小麦产量损失也最为有利。小麦扬花初期至扬花末期是一次性施药防治麦蚜、确保小麦增产的关键时期。
作者
赵艳丽
许玲
王宏梅
李建达
机构地区
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局
出处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26,共3页
China Plant Protection
关键词
麦蚜
小麦
生育期
防治
分类号
S435.12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3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2
1
夏玉荣,封超年,王正贵,郭文善,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蚜虫防治技术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3):543-547.
被引量:12
2
来有鹏,张登峰,尹姣,武予清,段云,蒋月丽,曹雅忠.
五种类型农药不同剂量与施药时期对麦蚜防治效果及麦粒农药残留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6):1688-1698.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夏晓明,王开运,崔淑华,刘振龙,仪美芹.
氧乐果在小麦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z1):291-294.
被引量:9
2
杨素钦,杨逸兰.
北方冬麦区麦长管蚜远距离迁飞与气流运动的关系初探[J]
.病虫测报,1991,20(2):11-16.
被引量:12
3
屈会选,党建友,程麦风,谢咸升.
小麦种质资源对麦长管蚜抗性的鉴定[J]
.华北农学报,2004,19(4):102-104.
被引量:21
4
沈燕,封超年,范琦,郭文善,朱新开,彭永欣.
苏中地区小麦籽粒和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25(4):30-34.
被引量:17
5
欧行奇,茹振钢,胡铁柱,石明旺.
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耐蚜性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125-127.
被引量:11
6
杨益众,戴志一,黄东林,韩娟,陈小波.
麦蚜的阶段性为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J]
.昆虫知识,1995,32(1):10-13.
被引量:25
7
王美芳,原国辉,陈巨莲,雷振生,吴政卿.
麦蚜发生危害特点及小麦抗蚜性鉴定的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7):58-60.
被引量:41
8
段灿星,王晓鸣,朱振东.
小麦种质对麦长管蚜的抗性鉴定与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3):297-300.
被引量:28
9
曹雅忠,尹姣,李克斌,张克诚,李贤庆.
小麦蚜虫不断猖獗原因及控制对策的探讨[J]
.植物保护,2006,32(5):72-75.
被引量:87
10
王冬燕,申小卫,郭线茹,杨文玲,刘欢.
小麦生长中后期2种麦蚜垂直分布及生态位的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10):56-58.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24
1
夏玉荣,封超年,周立云,王正贵,郭文善,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
几种杀虫剂对小麦旗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644-650.
被引量:5
2
张海英,刘永刚,郭建国,赵桂琴,郭满库,胡凯军.
两种悬浮种衣剂对燕麦蚜虫及红叶病的防治效果[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775-777.
被引量:12
3
于成涛,孙利忠.
5种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0):175-175.
4
刘永刚,张海英,赵桂琴,郭建国,郭满库,胡凯军,贺春贵.
防蚜种衣剂对燕麦生长的影响及增产效果[J]
.草原与草坪,2011,31(4):60-63.
被引量:6
5
汤永禄,李朝苏,吴春,马孝玲,黄钢,吴元奇.
不同施药模式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1):157-162.
被引量:3
6
龚柯.
2050年,人类将怎样生活[J]
.科学24小时,2000(7):18-18.
7
张箭,刘养利,田旭涛,许烨,成卫宁.
七种杀虫剂对小麦吸浆虫和麦蚜防治效果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2014,51(2):548-553.
被引量:8
8
胡想顺,赵惠燕.
我国小麦抗蚜机理研究进展[J]
.应用昆虫学报,2014,51(6):1459-1469.
被引量:16
9
魏会廷,李俊,吴春,向运佳,李朝苏,杨武云,汤永禄.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J]
.应用昆虫学报,2014,51(6):1524-1531.
被引量:3
10
路子云,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马爱红,杨刚,屈振刚.
优拌悬浮种衣剂拌种对小麦蚜虫控制效果及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5,19(4):39-4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31
1
范绍强,武银玉,连晋,王全亮,贾明光,李争艳,曹亚萍.
晋南麦区麦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时空生态位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19,0(12):55-58.
被引量:6
2
周春敏,邢德利.
2004年小麦蚜虫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
.河北农业科技,2004(8):16-16.
被引量:3
3
汪世泽,郝树广.
温度对麦长管蚜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1993,12(3):53-56.
被引量:8
4
白莉,尹青云,李锐,王孝威,郑王义,任东植,曲运琴,李希平.
麦长管蚜种群时空动态的初步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1):90-93.
被引量:3
5
叶彩玲,霍治国,丁胜利,施生锦,王素艳,侯婷婷.
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90-97.
被引量:84
6
杨益众,印毅,王红,余月书.
蜂蜜模拟麦蚜蜜露危害对小麦产量和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68-271.
被引量:13
7
王运兵,金德锐,王连泉,梁常运,任灵枝,葛长寿,张培灵.
麦蚜混合种群数量自我调节机制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22(3):5-8.
被引量:8
8
程遐年,张孝羲,程极益.
褐飞虱在中国东部秋季回迁的雷达观察[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17(3):24-32.
被引量:32
9
相建业,冯崇川,马曙.
麦蚜发生规律及预报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1994,3(1):90-94.
被引量:7
10
峗庆才,吴仕源,毛永斌,王开洪.
小麦蚜虫为害特性及防治指标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7(1):35-3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8
1
赵其苍.
预防措施对小麦蚜虫控害与农药减量作用的研究[J]
.农技服务,2017,34(6):63-64.
被引量:4
2
王全亮,范绍强,武银玉,贾明光,曹亚萍.
晋南麦田蚜虫消长动态及无公害防控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17,33(10):67-69.
3
王丹,马亚杰,姜伟丽,任相亮,胡红岩,马艳.
麦蚜减药防控技术研究[J]
.种业导刊,2018(5):16-19.
被引量:3
4
李楠,杨丽萍,朱晋云.
气候变暖对麦蚜为害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2018,64(4):74-76.
被引量:1
5
许静杨,徐维红,代德茂,余世锋,赵美芹,刘佰明.
0.1%噻虫胺颗粒剂对麦蚜的防效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21(2):72-74.
被引量:6
6
许静杨,徐维红,冯友仁,Velemir Ninkovic,刘佰明.
水杨酸甲酯防控麦蚜的田间应用探讨[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3):138-139.
7
胡想顺,李靖文,彭静凤,赵惠燕,刘同先.
麦长管蚜对小麦产量成分的影响与生态防控[J]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2):110-118.
被引量:3
8
王玉梅.
0.1%噻虫胺颗粒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控效果和对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24(3):40-43.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江新平.
小麦蚜虫的表现症状及防治技术[J]
.种业导刊,2019,0(9):20-21.
被引量:1
2
许静杨,徐维红,代德茂,余世锋,赵美芹,刘佰明.
0.1%噻虫胺颗粒剂对麦蚜的防效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21(2):72-74.
被引量:6
3
许静杨,徐维红,冯友仁,Velemir Ninkovic,刘佰明.
水杨酸甲酯防控麦蚜的田间应用探讨[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3):138-139.
4
董雪凌.
3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比较[J]
.农业科技通讯,2021(9):126-127.
被引量:1
5
张亚南,刘雨欣,李梦瑶,苑士涛,魏国树.
4种不同药剂对马铃薯蛴螬的防治效果评价[J]
.农药,2021,60(10):775-777.
被引量:7
6
胡娟,毕冰峰,荣维国,郝睿,王斌,徐宏斌.
气温和降雨量对油菜蚜虫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22(1):83-86.
被引量:3
7
王宏栋,韩双,韩冰,李冬刚,武明飞,赵文路.
鲁西北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137-140.
被引量:1
8
史雪岩,李红宝,王海光,王凤涛,曹世勤.
我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27(3):53-62.
被引量:21
9
王超,李新安,刘恩良,高海峰,张云慧,李祥瑞,朱勋.
我国麦蚜抗药性及研究现状[J]
.环境昆虫学报,2022,44(3):626-635.
被引量:6
10
张旭明,郭建国,谢晓丽,赵发福,薛应钰,金社林.
春小麦间作豆科绿肥对麦长管蚜及其天敌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2022,42(11):28-32.
1
杜东奇.
红地球葡萄主要病害防治关键期及药剂选择[J]
.西北园艺(果树),2008(1):34-35.
2
王文.
胡麻立枯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J]
.农药市场信息,2003(23):34-34.
3
孙世民,黄芳,吴箐箐.
葡萄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期[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211-211.
被引量:2
4
牛建忠,李建军,刘福星.
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落叶果树,2004,36(2):29-29.
被引量:1
5
余芸英,陶耀明,李树莲,李永平,孙丽仙,王继光,李存芝,戴玉华.
小麦蚜虫的综合防治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1991(1):8-9.
6
郭萧,李克斌,尹姣,曹雅忠.
麦长管蚜种群消长与小麦植株游离氨基酸的关系[J]
.中国植保导刊,2010,30(4):5-9.
被引量:6
7
尹青云,郑王义,屈会选,王东升,谢瑞才,李生才.
晋南麦蚜种群消长动态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1994,22(1):59-59.
被引量:5
8
卫计运.
抓住防治关键期 突击防治小麦吸浆虫[J]
.现代农村科技,2015(9):28-28.
9
刘娟.
苹果园病虫害及防治意见[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3):70-71.
10
苏广艳,鲁召军,李轩.
小麦苗期地下害虫的为害及补治措施[J]
.河南农业,2009(1):23-23.
被引量:1
中国植保导刊
201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