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武汉大学的改革实践
被引量:
3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武汉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特区建设,大胆探索并客观分析跨学科导师团队合作指导方式改革、跨学科招生方式改革、跨学科培养方法改革、跨学科课程共享平台建设以及跨学科奖助体系、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学位授予等改革的具体路径与实施效果,进而形成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
作者
周叶中
夏义堃
宋朝阳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28,共4页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跨学科培养
培养模式
武汉大学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2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107
同被引文献
262
1
银召霞,陈李斌,汪钊.
学科建设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
.科教导刊,2022(28):34-36.
被引量:1
2
孙诚.
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问题与改进[J]
.大学(学术版),2009(3):10-16.
被引量:6
3
王俊.
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探析——以杜克大学FOCUS课程为例[J]
.高教探索,2011(2):89-93.
被引量:19
4
徐晴.
初探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S1):60-61.
被引量:5
5
马万华.
全球化、全球参与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关注的问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2):148-158.
被引量:13
6
徐兰.
社会科学的未来是跨学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跨学科研究讨论会[J]
.哲学动态,1993(1).
被引量:3
7
宋妍.
大学生幸福感的缺失与培养[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66-69.
被引量:19
8
李祖超,张丽.
科研实践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1):60-67.
被引量:58
9
P.G.阿特巴赫,叶志坚,周岳峰.
世界级大学的代价和好处[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5):21-24.
被引量:62
10
李兴业.
美英法日高校跨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探究[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5):71-75.
被引量:56
引证文献
31
1
胡敏敏,陈荣元,黄少年,申立智.
跨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途径探索[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19):127-128.
2
汤二子.
研究生“一稿多投”成因与改进对策——基于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兼及学术期刊[J]
.北京社会科学,2017(12):37-44.
被引量:4
3
张荣.
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跨学科平台模式建设[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8):105-106.
被引量:3
4
姚忠平,姜兆华,李春香,强亮生,黄玉东.
跨学科应用型研究生课程“表面物理化学Ⅱ”建设与实践[J]
.大学化学,2017,32(10):1-6.
被引量:2
5
谭显胜,金晨钟,孟桂元,陈勇,李巍巍.
地方院校跨专业农业硕士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植物保护领域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7(6):141-143.
被引量:1
6
鲁力群,赵静,李瑞先,史蕾蕾.
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0):146-147.
被引量:3
7
王敏,王银玲,阎世梁,熊亮.
基于学科交叉的复合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4):118-120.
被引量:7
8
吴萍,张楚凡.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探索——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1):72-77.
被引量:1
9
柴巧霞,张慧敏.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模式与困境探讨[J]
.教育传媒研究,2019(4):46-50.
被引量:1
10
郑腊香,张自楚.
欧美跨学科教育及其对我国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2019,0(26):107-10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7
1
李吉成,孙坤鹏,李京娜,潘明波.
西部地方高校考研工作方法的探究[J]
.内江科技,2023,44(5):36-37.
2
贾治辉,孔熹.
交叉学科范式下“法庭科学”的建设方法与路径[J]
.证据科学,2023,31(1):79-94.
被引量:3
3
王大珅,贾敏瑞,万莉.
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3):81-83.
被引量:3
4
陈业红,晁季蕾,陈业欣,罗运辉,吴朝军.
面向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导师指导模式改革实践[J]
.包装工程,2022,43(S02):81-85.
被引量:1
5
吕经纬,李思瑶,焦振威.
新时代构建和谐研究生导学关系的路径探索[J]
.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22(1):192-200.
被引量:2
6
佘小宁.
学术期刊应对录用后撤稿作者维权策略的思考[J]
.传播与版权,2018(12):73-74.
被引量:2
7
徐迈,王祖林,张有光,关振宇.
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的教学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解决信息安全领域图像版权问题为例[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4):16-19.
8
王顺善.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基于高校学术期刊的视角[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34(3):26-30.
被引量:6
9
张琳.
基于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结果的药物临床试验现状和对策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7):156-157.
被引量:1
10
刘延霆,王彬,郑晓珂.
中医药院校本科阶段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4):153-155.
1
檀菲菲.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初探[J]
.科技视界,2016(27):51-51.
被引量:1
2
胡燕海,叶飞帆.
普林斯顿大学工程教育跨学科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3):78-80.
被引量:9
3
黄双颖.
信息管理专业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8(19):113-115.
4
占莉娟,胥青山.
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现状及途径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0(7):58-60.
被引量:6
5
王燕春,苏娜,宋恭华.
跨学科培养工程硕士生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
.化工高等教育,2011,28(6):1-4.
被引量:1
6
何跃,张伟,郑毅.
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探索[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7):31-34.
被引量:18
7
朱永东,张振刚,叶玉嘉.
MIT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特点及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3(2):134-138.
被引量:16
8
黄勇荣,蒋婷婷,刘楚珂.
论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跨学科的观点[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4(11):82-84.
被引量:12
9
赵建玲.
美国高等教育的跨学科培养研究[J]
.成功,2011(2):28-28.
被引量:1
10
王则温,张君,陈智峰,赵张耀,周煦炎.
跨学科培养博士生 促进学科交叉的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2003(8):39-40.
被引量:9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