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两个剧本看“桃花源”的颠覆和解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桃花源无疑是中国传统世代迄至当代重要的文化想象,历代文人或借桃花源表达对于理想邦国的文化比喻,或将桃花源主题引申颂扬纯真的爱情。台湾当代戏剧创作里也有关于桃花源的想象,以张晓风的《武陵人》和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最为有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文化语境之下,这两个关于桃花源的故事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体现了某种反叛。
作者
饶秋芸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艺苑》
2015年第4期87-89,共3页
FORUM OF ARTS
关键词
桃花源
台湾戏剧
颠覆
解构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郑文惠.
乐园想象与文化认同——桃花源及其接受史[J]
.东吴学术,2012(6):19-31.
被引量:3
2
王晓燕.
乌托邦的寻找或背离——以《桃花源记》为蓝本的乌托邦想象[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89-92.
被引量:8
3
傅宁军.
最美是淳朴——记张晓风和她的“写作小屋”[J]
.两岸关系,2002(2):56-57.
被引量:1
4
朱双一.
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及台湾文坛的因应[J]
.台湾研究集刊,1992(2):78-8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德] 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加] 诺斯洛普·弗莱.文学乌托邦的多样性[A].周宁.想象中国[C].北京:中华书局,2004:7.
3
陶潜.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
秦海鹰.重写神话--谢阁兰与《桃花源记》[A].乐黛云,张辉.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
[德] 沃尔夫冈·伊瑟尔.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彊界[M].陈定家,汪正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6.
6
钟嵘.诗品译注[M].周振甫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66.
7
郭宏安.说"墙"[A].乐黛云,勒·比松.独角兽与龙[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82.
8
张兰阁.现代桃源寻梦者的武陵梦.读书,2001,(3):90-90.
9
[美]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陈清侨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347-353.
10
约翰·纽鲍尔.《历史和文化的文学“误读”》《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第12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共引文献
13
1
计红芳.
雅俗互渗:文学发展的动力和趋势[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2):17-21.
2
彭耀春.
集体即兴、时空交错与对立互动──论赖声川的戏剧《暗恋桃花源》[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3):57-62.
被引量:8
3
李英.
人类的诗意栖居地——论《桃花源记》与《乌拉尼亚》中的乌托邦世界[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8):70-71.
4
孙晓涵.
从“桃花源”到“东莫村”——话剧《暗恋桃花源》与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之比较[J]
.艺术时尚,2013(4):22-23.
5
秦娅娅.
格非《人面桃花》中的“意象乌托邦”[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8):79-81.
6
殷学明.
新闻诗评议[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1-47.
7
肖伟.
文学精神与时代性格——论台湾《联合报》副刊的“文艺性”模式[J]
.台湾研究集刊,2002(1):67-74.
8
高舒航.
《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解读[J]
.青年时代,2016,0(32):16-16.
9
罗琪翔.
《暗恋桃花源》中拼贴思维研究[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40(3):43-48.
被引量:1
10
邱伟云,严程.
心寄乐园,凝望人间:中唐诗空间方位的数字人文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8):161-171.
被引量:8
1
张彤,王德胜.
纳西古乐飘进宝岛[J]
.台声,1999,0(7):24-25.
2
修宏宇.
那些个Michael[J]
.新青年(珍情),2004,0(11):58-58.
3
林克欢.
大陆舞台上的台湾话剧[J]
.戏剧艺术,1995(3):57-65.
被引量:2
4
心武.
中国戏剧文学界的一次盛会[J]
.四川戏剧,1999(4):10-10.
5
颜榴.
“桃花源”,只暗恋仍不达[J]
.中国新闻周刊,2006(44):83-83.
6
尹永华.
大众文化的精致艺术实验——赖声川和他的表演工作坊[J]
.四川戏剧,1999(4):9-10.
被引量:1
7
胡薇.
赖声川:在生命中寻找艺术[J]
.新世纪剧坛,2012(1):9-12.
8
彭耀春.
颂扬女性美与传统文化精神[J]
.剧影月报,2000(6):25-26.
9
戴靖婷.
叶锦添:每个人都是导演[J]
.新闻周刊,2004(47):70-70.
10
尹明.
中央戏剧学院举办’98国际戏剧邀请展[J]
.戏剧文学,1998(12):69-69.
艺苑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