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两个剧本看“桃花源”的颠覆和解构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桃花源无疑是中国传统世代迄至当代重要的文化想象,历代文人或借桃花源表达对于理想邦国的文化比喻,或将桃花源主题引申颂扬纯真的爱情。台湾当代戏剧创作里也有关于桃花源的想象,以张晓风的《武陵人》和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最为有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文化语境之下,这两个关于桃花源的故事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体现了某种反叛。
作者 饶秋芸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艺苑》 2015年第4期87-89,共3页 FORUM OF ART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8

  • 1[德] 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 2[加] 诺斯洛普·弗莱.文学乌托邦的多样性[A].周宁.想象中国[C].北京:中华书局,2004:7.
  • 3陶潜.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 4秦海鹰.重写神话--谢阁兰与《桃花源记》[A].乐黛云,张辉.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 5[德] 沃尔夫冈·伊瑟尔.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彊界[M].陈定家,汪正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6.
  • 6钟嵘.诗品译注[M].周振甫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66.
  • 7郭宏安.说"墙"[A].乐黛云,勒·比松.独角兽与龙[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82.
  • 8张兰阁.现代桃源寻梦者的武陵梦.读书,2001,(3):90-90.
  • 9[美]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陈清侨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347-353.
  • 10约翰·纽鲍尔.《历史和文化的文学“误读”》《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第12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共引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