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邹恒甫言论侵权认定中的三个判断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邹恒甫案"的最终裁判对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划定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法院在该案的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法律判断":一是言论自由与名誉权在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地位不同,在司法的"法律发现"过程中必须遵循基本的规范位阶;二是经营性法人的名誉权虽有法律明文规定和司法判例的支撑,但事业单位法人是否享有名誉权,可根据其"本质"来"比附援引"政府机关法人的情形;三是在对言论自由和名誉权"两相权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量个案情势以及各自在民主、法治社会中的功能和意义。
作者 李延舜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3-48,共6页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JohnMilton.Areopagitica[M].吴小坤,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 2董和平.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其功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3,15(2):14-20. 被引量:15
  • 3[港]陈弘毅.当代西方解释学初探[G]//梁治平.法律解释问题.法律出版社,1998:18-19.
  • 4[荷]菲特丽丝.法律论证原理——司法裁决之证立理论概览[M].张其山,译.商务印书馆,2005:61—62.
  • 5高尚.言论自由是不打折扣的——《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简评[EB/OL].中国法务网,2010—2—3.http://www.cnfldc.com/showArticle.Shtml·ID=20100311095303.htm.
  • 6Carl Wellman. Real Rights [ M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 263 - 264.
  • 7王进,林波.权利的缺陷[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232—233.
  • 8[德]拉伦兹.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279.
  • 9胡玉鸿.法律主体的基本形态[J].法治研究,2012(10):10-16. 被引量:11
  • 10尹田.论人格权的本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人格权的规定[J].法学研究,2003,25(4):3-14. 被引量:197

二级参考文献29

  • 1显明,国智.言论自由的法律思考[J].法学,1991(8):6-11. 被引量:8
  • 2[美]伯纳德·施瓦茨 王军等译.《美国法律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17页.
  • 3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58,806,811,815页.
  • 4Savatier, Metamorphoses Economique et Socials du Droit Prive d' aujourdui, Ⅲ, n.335.
  • 5[日]星野英一.《司法中的人—以民法财产法为中心》,王闯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6页.
  • 6施启扬.《民法总则》,台湾三民书局,2000年版,第101页.
  • 7《联邦最高法院民事裁判集》,第75卷,第160页.
  • 8《联邦劳动法院,新法学周报》,1990年,第67页.
  • 9陈民.《论人格权》[J].法律评论,(9).
  • 10杨立新.《人格权法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21页.

共引文献23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